□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 赵嫒
日前,云南省腾冲市固东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正在开展孕期保健培训与指导。卫生院院长孙家江说:“我们每次培训都会根据孕妇的需求,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固东镇卫生院是云南乡镇卫生院首个单独设立儿科的医院,2015年9月获评国家卫计委首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每年近300名宝宝在固东卫生院出生,而孕期保健培训每年都会让百余名孕妇受益。
“自2010年开始,我们连续8年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由两办督查室牵头对‘两个规划’的实施进行督查。”保山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赵丽惠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介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针对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制定符合市情、县(区)情的相关政策,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妇女常见病筛查、儿童之家等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十三五”专项规划、纳入教育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保山“两规”中期评估结果显示:178项主要量化指标有145 项达到终期目标,达标率为81.46%。
健康状况改善多 教育水平提升快
走进固东卫生院儿科,粉红色的墙体上画有各种卡通动物小图案,令人倍感温馨,医院外面还设置了儿童乐园。
院长介绍说:“我们医院在服务和管理中,一切都遵循儿童优先和母婴安全原则,让孕产妇和孩子们放心、安心。”
而这仅仅是保山市基层卫生院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缩影。
截至2017年,保山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为10.04/10万和7.83 ‰,分别比2010年降低32.08/10万、5.51‰;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4.28%,提高93.5个百分点;免费为265378名妇女进行“两癌”检查,救助贫困患病妇女414名,救助金达250余万元。
在施甸县甸阳镇中心小学,崭新的教学楼畔是绿树红花,校园干净整洁。历史故事、名人名言、妇儿法规等图画成了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课间休息,孩子们徜徉其中。
2017年10月,当地投资1179万元对学校进行改造,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昌宁县湾甸乡中心幼儿园则是一所集绿化、美化、童趣化、教育化为一体的儿童乐园。2016年以来,幼儿园依托学前教育专项工程投资290.8万元,实施校园提升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当地幼儿“入园难”问题。
赵丽惠告诉记者,保山全市农村幼儿园比2010年增加416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残疾女童接受教育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就业领域更广阔 权益保护更有力
保山各级相关部门上下联动,始终坚持以“装满钱袋子、挺起腰杆子”为目标,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技能培训、贷款贴息等支持,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法律援助等服务,推动广大妇女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12万元,比2010年增加24.07万元;妇女就业人员占比49.2%,比2010年提高1.13个百分点。
妇女就业逐步从传统高劳动强度产业向文化、卫生、教育、金融、保险和餐饮服务业转移。妇女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多,“公司+农户+妇联”“合作社+农户+妇联”“电商+农户”等模式进一步拓展。
为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保山市建立健全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维权组织和家庭暴力“110”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家庭暴力告诫制度,成立了“保山市妇女儿童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服务中心”、“贫困青少年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站”、少女救助中心,开通12338维权服务热线,并将妇女儿童法治宣传纳入保山市“六五”“七五”普法规划。
环境越来越好 贫困妇女越来越少
隆阳区九隆街道仁寿门社区是保山市的老城区,这里不仅有妇女之家、儿童之家,还有未成年人保护室,为妇女儿童提供着多元化服务。书籍、玩具、健身器材、电视音响等琳琅满目,儿童档案和各种活动记录、图片摆放规范整齐。
为“让妇女儿童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收获更多”,保山市从政策支持、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到民生项目等方面给予全面落实。重点推进单亲贫困母亲、创业就业援助、困境儿童帮扶、社区儿童保护、儿童营养改善等近百个事关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项目,建设了一大批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福利、流浪救助、残疾儿童康复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而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女干部的不断努力。为让更多的女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保山各级各部门通过优化政治环境、完善政策机制等措施,促进妇女干部培养和成长,一大批学历高、能力强的女性通过公开招聘、招考,进入各行各业的管理层、决策层。
赵丽惠告诉记者,市、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率均达到100%,市级人大女代表比例达32.82%;村、居“两委”女性比例达23.6%、39.2%,分别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和7.1个百分点。
2017年底,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达20.2万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贫困妇女比2011年的28万人减少了10.51 万人,有力提升了广大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