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屏图》
《展翅青云》
《百子图》
萧淑芳喜爱画野花,画不起眼的花草,却不喜画那雍容华贵的牡丹。一如她的性格,温文尔雅、贤淑、谦和。
她是中国绘画向现代艺术转型中有特殊贡献的先行者,以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走出了近百年的艺术人生。
■ 陶咏白
《执手同道:吴作人萧淑芳合展》于9月2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人们惊喜地发现,一向温文尔雅、谦逊随和、默默守候在夫君吴作人先生身边的萧淑芳(1911-2005),竟有如此幽雅、恬静、精致又大气的油画、水彩、人物、静物、风景画和色墨花卉的艺术呈现。那么,又是什么成就了这样一位女性艺术大家?
探索中西相融 绘就艺术之路
以往人们似乎只知道萧淑芳是位花卉画家。岂知她15岁(1926年),就进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西洋画系,向法籍克罗多教授和中国第一代出国留学的李超士教授等学习西洋画,后又到南京中央大学徐悲鸿工作室旁听素描和油画,并参加过油画展。其间,她也不放弃传统国画的学习,曾向国画家汪慎生、汤定之学过中国画,向齐白石请教笔墨之道,与蒋兆和研究人物画和风景写生的技法。她的水墨画当时已经相当出色。此次展出的她画于1932年的六条屏《松屏图》用笔遒劲,气势雄伟,似游龙腾越之势,不见一丝闺阁气。当时就有人评说“大名家所绘,也不过如此”。23岁时她开始了教国画、手工等的职业生涯。1937年26岁的她,赴欧洲游学,在瑞士学习木刻、到英国学习雕塑,后又去巴黎学人体写生。1940年回国,先后在上海培成女中、工部局师范专科学校任美术教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她随徐悲鸿和吴作人一起来北京接收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被聘为油画系副教授。1950年始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又兼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水彩画教学,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
她学了十多年的西画,对西画的多种门类都摸索了一遍,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油画和水彩作品,显示出扎实深厚的西画功底。然而她在进行西画学习、创作的同时,也从未放弃水墨画的创作。在欧洲学习时,曾举办了两次个人中国画展览,还出版了英文版《中国儿童游戏》彩墨画册。可见她虽学了西方艺术多个门类,钟情的依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1940年回国后她没有追逐当时以西画为时风的潮流,而是以西画的涵养创新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
她走着一条属于自己的中西艺术相融的探索之路。
她注重从生活中提取审美对象,处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水彩写生的手法表现于画面。如她的一幅水彩《青岛樱花》,粉粉的一树樱花,娇嫩欲滴,却把阳光中的明艳,背影中层层叠叠的花色的颜色变化表现得如此细腻丰富,让人叹为观止,为作者的水彩画功力赞叹不已,也为昙花一现的樱花惋惜而感伤。她的彩墨画也得之于水彩写生的手法,画出了不同于传统绘画的新风貌。《百子图》是传统绘画常见的题材,但千篇一律平面排列的图式,勾线的人物造型,少了生活中的生动情趣。她的《百子图》是从生活中写生而来,按透视规律把孩子们放在生活的场景里,或在公园里,或一群孩子在大树下玩耍,有的爬上了树,画出了一派活泼可爱、其乐融融鲜活的儿童生活。
而她的花卉画,则又另有一番风情,此次展出的《展翅青云》中的紫鸢,《报春》中的柱顶红,只取花丛的半身,《恋花》中的丁香,只取一两支花枝,其简洁的画面,却充满了幽雅单纯、清新恬淡的诗意。在色彩运用上她讲究画面的色调,她的代表作“紫鸢”系列其本色较灰,她把它提纯为一种纯净的蓝色,赋予了高洁冷逸的美。她大胆地对原生态色彩的提炼或变奏成为她主观情趣或精神追求的外化形态。她画细碎的丁香花,以水彩色彩的意趣,用紫、白冷暖色互相衬托,把形的侧背、远近,表现得生动而具体,形成和谐而又生动的视觉效果。她认为色调“就像不同的音,组成旋律一样”使之协调形成完美的整体。
她还打破传统用色的成规,用西方绘画的写生观念,改变了传统绘画的画面结构和固有色的色彩观念。她极讲究画面的色调和色彩的和谐关系,而不是单线平涂式的用色,她用水彩的调色方法把自然形态中丰富的色彩融进水墨画中,改变了传统画固有色的单调,从而丰富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力。她在中西两个绘画体系中,潜心地研究,默默地探索着,融合着。20世纪70年代,是她第一个把花卉水彩写生的方法运用到设色水墨花卉中,以其独树一帜的没骨写意花卉的艺术形式得到画坛的认可,成为传统花卉画革新的首创者。
笑对命运多舛 书写生命传奇
萧淑芳作为一位女艺术家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而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坚强意志同样令人折服。
出生在1911年的萧淑芳,是民国初期的新女性。从小就接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并对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文化艺术抱有极大的兴趣和渴求,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使她成为具有国际眼光,胸怀宽厚,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新女性。民国时期,大多数女画家很难逃脱艺术夭折的宿命,正如“娜拉走后怎么办?”她们在学校读书时,不少是才华出众的女孩,待到结婚生子后或遭遇命运多舛的不幸,就放弃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而从艺80年的萧淑芳的人生虽然也充满了坎坷,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20岁时,正当学习西画和中国画渐入佳境时,一场肺炎高烧不退,濒临死亡。但她却在病体刚恢复时就以意志力开始了冰上运动来增强体质,还获得了华北运动会冰上表演大会花样滑冰冠军。展厅醒目位置悬挂的一幅《北海溜冰》油画,正是她活力四射的青春记录。不幸的是当她迈入而立之年时,盆腔肠结核病又降临到她身上,当年得结核病,就如现在“谈癌色变”。那年她刚生下的女儿才一岁,重病卧床三年,其间丈夫出轨,婚姻破裂。一个病重之人如何扛得了这样的人生悲剧?这要有多大的胸怀,多强的忍受力?但她还真挺过来了,她内心如此强大,如此的勇敢!这也让笔者重新认识了在萧淑芳的作品中为什么总蕴含着一种雄强的豪气。和渣男离婚后,她重新站起来,带着孩子,做杂志专栏,搞设计,教美术等来维持生活。还好,老天也真眷顾着在苦难中煎熬的她,35岁的她终于与分别16年的老友吴作人相逢,从此开启了“执手同道”的幸福生活。
她喜爱画野花,画不起眼的花草,却不喜画那雍容华贵的牡丹。一如她的性格,温文尔雅、贤淑、谦和。也许因吴作人先生的光环太明亮了,多少掩蔽了萧淑芳艺术上的成就。
然而,我们不可忽视她是中国绘画向现代艺术转型中有特殊贡献的先行者,更不能忽视她以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精神走出了近百年的艺术人生。这样的新女性在中国美术史上又能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