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9月20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爱生活周刊 智活 中秋美食:团圆美满是不变的味道 小小月饼寄寓美好期盼 社区妈妈比拼厨艺打造“中华妈妈菜”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月饼寄寓美好期盼

我打小就喜欢吃月饼。自我有记忆起,每年临至中秋,总会不期然地盼望着吃月饼,就像盼着过年一样。我常常想,小时候的那块月饼里,除了亲情和家,更有穷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月饼已经成为一种单纯的消费品了。一块小小的月饼里,曾经承载多少人的梦想。它的变迁,也象征着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

■ 朱学东

又是一年中秋时,与过去不同,许多人不再喜欢月饼了。但我不一样,我至今仍喜欢吃月饼,甚至,有两年中秋,朋友送的月饼多了,我放在办公室,当早餐,八月十五过了好几天,我还在吃月饼,津津有味。

我打小就喜欢吃月饼。儿时的味蕾决定人的饮食习惯,可谓至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在江南农村,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什么都缺。但是,自我有记忆起,每年临至中秋,总会不期然地盼望着吃月饼,就像盼着过年一样,生理都会起反应,流口水。

可是,月饼不是轻易能够吃到的。过去农家八月十五不做月饼,做的是烤饼,一种油酥食品,即使有馅,也跟买的不一样,口味有咸甜口,我至今犹思。不过,那时除了烤饼,我最想吃的还是月饼,月饼有馅,甜的味道与自家做的烤饼是不一样的!

但是,月饼得买。更早时候,还必须用粮票。买月饼,大概2毛左右一块吧,那个年代已经非常奢侈了。

但是,我每年还是能吃到月饼的。我吃到的月饼,都是亲戚八月中秋送的礼。我有两个堂姑,每年逢年过节都会回家省亲,探望我祖父母。堂姑中秋送的就是月饼,月饼在乡下代表着团圆,代表着孝慈,俗称“张八月半”,“张”在吴语中是探望之意。

所以,一进入农历八月,我就条件反射似的盼着姑姑回娘家,今天回想,这种盼望,未必是亲情,更多是对“有好吃的”的期待!

姑姑送的月饼,通常外面都是用一种白纸或油麻纸包着,麻线系着,白纸渗着油痕。依稀记得白纸上盖着圆圆的红戳。打开,里边是几块月饼,或摞着放,或几块并列放,每块月饼上面,有时还有张圆圆的可以揭下的小油纸,或者月饼中间有个红戳。姑姑送来后,祖母就会把月饼放在自己床头或者竹橱里,虽在明面,我们兄弟却从不敢造次偷吃,只是每次看到,都要狠狠地咽下泛起的口水。

终于到八月十五那天,晚饭之后,全家围坐,祖母或母亲,才会把月饼拿出来,一块月饼,用刀切成四份,全家一人一小块,尝个鲜。剩下的通常收起来,不能一次吃完,要慢慢吃。条件略好时,一小瓣变成了半块,后来则变成了一块。那时堂奶奶家只有老太太和堂叔,老太太通常会在第二天,悄悄给我们兄弟分一块月饼。

那个时候的月饼,馅是五仁或百果的,有时还有豆沙的,通常里边有青红丝,不太容易嚼烂,不过,那个时候,只要带着甜味,都是美味。那时我最爱的是月饼里的核桃仁。

那个年代,我从未吃过其他馅的月饼。我很晚才知道,这种月饼叫苏式月饼,其他馅的月饼,叫广式月饼。

如今月饼种类之丰富,真是不可胜数。如今我最喜欢吃的,是有咸蛋黄的。前些天北京的常州宾馆送了我一盒鲜肉月饼,好吃。不过,我吃到的,不是月饼味道,而是故乡馒头馅的味道。

我常常想,小时候的那块月饼里,除了亲情和家,更有穷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月饼已经成为一种单纯的消费品了。一块小小的月饼里,曾经承载多少人的梦想。它的变迁,也象征着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