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姜军旗
山西广灵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23岁的白云燕正在编织一件柳编花篮。白云燕是一名聋哑人,是梁庄乡井洼村的贫困户。3年前,她参加了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组织的培训班,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就学会了用杞柳和玉米皮编织各种工艺品,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巧娘”。父亲白忠宝为了照顾女儿,也参加了手工编织培训,成了巧娘宫里为数不多的男员工。如今,依靠自己学来的手艺,父女俩每天的收入超过了150元。
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是广灵县脱贫攻坚工作中重点打造的一家“巾帼扶贫工厂”。和白云燕父女一样,经过培训合格后正式在合作社上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728名,其中残疾职工47名。
人称“四姐”的刘金萍是巧娘宫的当家人,当初只是为了“给姐妹们找个活干”的她,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企业家。1970年出生的刘金萍,是广灵县斗泉乡后山窑村人。2005年,她带领13名留守妇女创办了广灵县巧娘手工编织坊,搞起了手工编织。2016年刘金萍正式注册成立了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成为全县第一家以手工编织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合作社。
“当时心里也没有底,只是觉得我们有一双巧手,为什么还会受穷呢?”希望带领姐妹们改变贫穷现状的刘金萍,用十年时间将小编织作坊发展为拥有1085名职工的专业合作社,打造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娘子军”,唱响了“广灵巧娘”这个品牌。在广灵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的展厅里,精美的花篮、别致的果盘……一件件精美的手工编织工艺品让参观者爱不释手。刘金萍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巧娘宫的巧娘们编织的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大城市,目前已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欧美。
广灵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山西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仍有43个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5356人。2017年,广灵县出台了《关于促进手工加工和劳务服务企业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的实施办法》,鼓励全县手工加工和劳务服务企业积极组织贫困妇女参加各类实用技能培训,使贫困妇女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为了不断推动“广灵巧娘”品牌的发展,县里投资1597万元,建设了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扶贫产业手工业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了800多个工位,现有520名农村劳动力在园区稳定就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能春满园。”2017年开始,刘金萍放下合作社的事,带领最初的13名骨干巧娘逐村“送技术下乡”,在全县9个乡镇建立起编织培训基地并免费培训8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6人,逐步吸纳附近乡村有编织技艺的妇女加入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鼓励她们利用合作社的技术、市场优势,自主创业,脱贫增收。
“我们积极动员有一技之长的妇女加入手工加工企业,引导贫困妇女宜绣则绣、宜编则编、宜剪则剪,为她们提供灵活就业平台,有效利用‘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在全县9个乡镇40个村14个易地搬迁点建立手工加工业分基地,大力发展居家经济、炕头经济,让大部分村民享受到‘村口办厂、炕头就业’带来的实惠。”广灵县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县妇联共组织巾帼企业举办各类就业培训37期,就业20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15人。“通过培训增强了妇女自主创业的能力和致富本领,激发了妇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真正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灵剪纸和手工编织、仿古灯笼制作、制衣、箱包已成为支撑广灵巧娘手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大实业,手工加工产业已经真正成为脱贫攻坚主阵地上的‘巾帼扶贫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