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以滴滴和自如为例,反思了过去几年互联网经济盲目追求规模化走上的弯路。
规模化之路的逻辑是:最快成为最大的那一个,你才能成为最终的收割者,享受垄断行业或成为行业第一带来的头部效应。在过去几年,这条看似快车道的“规模化之路”上出现了共享出行、共享单车、长租公寓等多种新经济形态。部分平台对规模的追求,有时甚至胜过了对主营业务本身的效率和稳定性的追求。当规模成为关键指标(KPI)时,运营风险和道德风险都退居到了次要位置。而资本对规模化故事的买单,则加剧了“用现在换未来”的“风口思维”、“卡位思维”——眼下亏本、出血不要紧,你做共享出行,我做房屋租赁平台,我们都有一个几万亿的美好明天。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为了扩大租客规模,长租公寓平台和基层运营人员省去了讲解风险的复杂过程;为了扩大供给规模,抢占区域市场,平台不惜哄抬租金,流血也要拿下房源。
现在回头看,过度追求规模化,尤其是资本堆出来的规模化其实是一条很大的弯路,规模化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首要问题是,错把规模当壁垒。这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今年1月,链家旗下自如公寓获得40亿元A轮融资,链家董事长左晖说:自如有可观的现金流,其实不需要融资,但“租赁市场目前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中国会有很多租赁平台、运营平台发展起来”,自如“要迎接更大的事业,需要更多的伙伴,所以才融资”。也就是说,虽然自如有可观的现金流,但如果安于现状,不加入战斗,失去老大地位,未来的商业空间将被大幅压缩。
这引出了规模化之路的第二个问题:极易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风险大。当经济上行时,借助资本推力,快速规模化曾成就了很多商业奇迹,慢半拍的公司则直接出局,比如滴滴的手下败将易到用车;但如果遇到经济下行周期、钱荒来袭、人们的消费意愿下降,则过去的输血源就可能迅速枯竭。
追捧或放纵规模化的第三个问题是:寡头或垄断。当规模化真正实现,市场趋于寡头或垄断,那么消费者的利益就可能受损。这一批“新经济”公司,相比行业里被他们颠覆掉的传统竞争者,起初的确是异军突围的新锐力量;但一旦进入接近垄断的阶段,问题马上暴露:蛮横定价、忽视消费者权利。平台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可能使用所掌握的数据损伤用户利益,比如被一些滴滴司机诟病的“大数据派单”套路,滴滴利用数据计算结合奖励规则,让司机难以获得平台承诺的冲单奖励。
一味规模驱动的快车道原本就是不符合历史客观规律的,人类历史本就是在周期中演进的,西西弗斯的石头总会落下,衰退和繁荣互为因果,衰退或增长停滞一定会到来,旧经验一定会有要被抛弃的时候。“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过去了,目前市场真正在面对的,只是回归理性的阵痛。对于现在的公司来说,过度金融化、用资本打规模已经失灵了,回归最本真的商业逻辑,专注于自身业务,才能让公司真正发展壮大。
(摘自:得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