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9月12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代女性 苗俭,打磨航天重要部件至满分的工匠 幸好,我没有错过非洲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线铣工、数控机床工到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首席技师

苗俭,打磨航天重要部件至满分的工匠

◆ “很多时候,作为一名一线的技术工人,我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精密加工的零件最终用在哪个弹船星箭器上,但这并不影响我身为一名航天人的自豪感,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一分努力最终都会映射在中国航天事业的改革发展上。”

◆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工匠精神?我想应该是敬业和认真这两个词,而它一定要来自兴趣和热情,来自整个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让更多人愿意主动选择技能岗位,自觉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丁秀伟

■ 朱丽叶

不施粉黛的脸庞自有一股英气,浅浅微笑着的嘴角却透着波澜不惊的从容,这就是苗俭,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精密加工中心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双工种高级技师。

苗俭入所11年来,一直从事导弹雷达关键部件的加工工作,解决了不少加工难题,为我国某重点导弹型号的研制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高级知识分子汇聚的航天领域,她化压力为动力,坚信“行行出状元”,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和韧劲,勤奋学习,练就了高超的技能。先后被授予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上海工匠”等称号。

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人

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成长为航天特技技师,苗俭的故事并不总是励志的。

初中毕业时,仅10分之差,苗俭与自己一直期望的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当收到上海市劳动局第二技工学校“铣工班”的录取通知书时,苗俭对其中的“铣”字一头雾水。

50多名同学的铣工班上只有几名女生,苗俭有些迷惘。同为女性的带教老师朱红新敏锐地发现了她的小情绪,并告诉她,女性一样可以有着精湛的技能。

在朱红新的指导下,苗俭逐渐掌握了铣加工的基本技能,并在校铣工竞赛中战胜所有的男同学,取得第一名。随后更是通过层层考试,在全校2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12人数控精英班的一员。当毕业时,她手持数控、铣工、车工三张技术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响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技术工人。

但如此出色的苗俭却在毕业分配时被“泼了一盆冷水”。

当时的用人单位招聘技工,都希望要男生。苗俭笑言:“班里的男生早就被‘抢’光了。”成绩最好、又是班长的苗俭反倒成了班里最后几个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之—。

后来班级老师把她推荐到上海航天局。“男孩子能干的,我也能干。”倔强的苗俭表态道。

刚开始走上铣工工作岗位的苗俭,心底也曾有过失落。“看着老师傅们利用手里的绝技绝活,鬼斧神工般地将一件件毛坯变出一个个精密复杂的航天零部件,而我却连图纸也没看明白。真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学校里也算优等生,怎么一进入到航天领域竟然什么也不会做了呢?”苗俭常常懊恼地自问。但要强的苗俭没有选择放弃,她默默对自己说: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人。

车间里没有空调,苗俭夏天要在接近40℃高温的环境中工作,几乎每天都在洗桑拿。而冬天,即使气温再低,为了保持好的手感也必须直接拿着冰冷的金属件操作,而不能戴手套。同班的女同学,有的一毕业就改行,有的坚持了几年也换到相对轻松的检验岗位。只有苗俭整整坚持了8年,伴随而来的是冷却液在手上留下的污渍和操作中飞溅出的铁屑在双臂上留下的大小不一的烫伤。

在实践中找到兴趣

多年以后,老同学还会时不时地聊起她当铣工时的艰辛:“你亏死了,在普通设备上荒废了这么多年。”而苗俭并不认可“荒废”这个词,铣工岗位上的各种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兴趣。上班时,她认真地跟随师傅学技术,仔细观察,潜心揣摩;下班后脑子里也不时回味着师傅传授技术时所讲的话。

那段时间,一位40多岁仍执着求学的师傅深深地感染了苗俭。每周,她都会看到师傅提着20多斤重的工具箱,倒两班公交车,花两小时从上海的东北角赶到西北角,参加“实操”补习班以备考高级工。回到厂里,其他人休息时,这位师傅却仍在埋头做习题。

“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好学的苗俭深刻认识到这点。于是,她再次锁定了那个曾经近在咫尺的目标:上大学。1996年,她考入了上海机电职工大学数控专业大专班,2004年,她考入同济大学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本科班,终圆大学梦。“持续不断的学习使我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融会贯通,让我的技术本领得到了长足进步。”对于那段学习经历,苗俭如是说。而此后,她的技术能力更是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当时加工的航天产品中有一个零件叫作“翼板”,需要铣工在不锈钢材料上完成五条圆弧筋板的加工,还有平衡试验小于2克的技术要求。如今,用数控加工这种零件是相对较容易的事,但在当时没有数控设备的情况下要靠铣床通过近20次的装夹、定位才能完成,而且不锈钢材料较难切削。

以往这种难度的任务都是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承担的,但车间领导为了给年轻人多压担子,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苗俭。苗俭通过反复琢磨,并结合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加以改进,提高重复定位的精度和装卸时间,同时修磨合理的刀具角度,提高加工性能和效率,终于让自己加工的零件合格率达到100%。

2002年,单位引进了第一台龙门数控加工中心,设备上遍布的英文标志以及厚厚的软件资料吓退了不少操作能手。但苗俭却主动请缨,领导经再三考虑,最终决定让苗俭独立承担操作数控机床的任务。毕业时便渴望从事数控操作的苗俭终于得偿所愿。

“2003年,年轻的我有机会走出国门,在集团的安排下去往数控设备更先进的欧洲国家进行学习交流。这次走出去,让我明白自己是井底之蛙,很多专业领域上的先进理念从未想过,但国外已经普遍运用。欧洲之行让我感触很大,也给我今后在航天数控领域的精密加工带来很多启发性思考。回国后,我在工作中思考该如何创新突破,来解决一些技术难题。” 苗俭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后来,苗俭开创性地自行设计工装,使国家航天重点工程某型号重要部件的产品合格率从10%提高到100%;采用多软件计算,解决了国家航天大型件的高精度加工问题。在几乎没有进行编程和专项操作培训的情况下,她为所里加工的各类型号产品零件,产值达20多万元,为研究所节约了大量费用,缩短了制造周期,使研究所的制造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从事数控加工的4年时间里,苗俭被破格评为铣工和数控加工双料高级技师,加工了大量高难度复杂零部件,还先后多次在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工匠精神的传承

2005年,苗俭的身体出了状况,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让她几乎站不起来,领导和家人都很担心,但她还是拒绝了从一线退下来的要求:“我喜欢操纵数控设备、融为一体的默契感觉,我跟它感情深厚,没有人能接手这台设备,让我再带几个徒弟吧!” 就凭着这种不放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苗俭又挺过来了。

如今的苗俭,已经从一名一线铣工、数控机床工成为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高级技师,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首席技师。

近年来,苗俭还主动担任了控制所的铣工和数控加工技术培训及技能竞赛活动指导教师,她带出来的徒弟多次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崭露头角,2人获得2004年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学生组优秀奖,3人代表上海市参加2010年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而对于如何培养出更多的年轻技师,苗俭说:“我深信,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能做到的,相信其他青年学生也一定能行。只要认准方向,一定能走出一条实现人生价值的路。”

在一次技能大师的资助大会上,苗俭被评委问到,她的成长经历是否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简单的思考后,苗俭却大胆地向台上的嘉宾和台下的观众提出了问题:“你们会让孩子第一志愿报考职校吗?”在场的人都笑了,却没有一个人直面这个问题。随后苗俭对在场年轻人提出了三点建议:1.努力学习,奋发有为;2.积极带头,立志成才;3.无私奉献,永怀大爱之心。

“很多时候,作为一名一线技术工人,我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精密加工的零件最终用在哪个弹船星箭器上,但这并不影响我身为一名航天人的自豪感,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一分努力最终都会映射在中国航天事业的改革发展上。我得到的荣誉和奖励很多,这反映出整个社会对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但是光靠重视还远远不够。”苗俭说道,“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工匠精神?我想应该是敬业和认真这两个词,而它一定要来自兴趣和热情,来自整个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让更多人愿意主动选择技能岗位,自觉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