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王长路
在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始于孩子初生之时,贯穿整个人生,在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中,比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一环节的特殊性在于,更看重日积月累的润物细无声,看似“无心插柳”,实为“水到渠成”,唯有家长持之不懈地言传身教,孩子才能拥有纯真心灵的甜蜜港湾,不惧困难的勇气来源,良好品格形成的环境基础,才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如何帮助家庭建好“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协助家长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支持讲好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在家庭这一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根植于乡村社区的妇联组织,支持家庭教育开展,不仅大有可为,更能大有作为。
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需要妇联组织注重源头参与,进一步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及落实。
就在不久前公布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家庭教育位列其中,这意味着,在国家基本法律层面制定一部专门的家庭教育法,将成为可能。事实上,这始于此前全国妇联与教育部共同启动的家庭教育立法调研工作。家庭教育发展至今,家长的教育观念已从“简单粗放”转向“精耕细作”,但许多父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希望获取相关指导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在全国妇联等9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 (2016—2020年)》中,这一需求也得到积极体现——到2020年,90%的城市社区和8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一个以广覆盖为目标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将由此逐步成型。
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需要妇联组织立足改革创新,回应家庭现实需求,使家庭工作常做常新。
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等近亲属实施,具体如何开展?广大家庭一般都更习惯从身边找到参照系。为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妇联组织通过赋予传统品牌以新的形式和载体,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一大批就在妇女和家庭身边,生动可亲、真实可信、优秀可学的典型开始涌现,让越来越多的父母找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为了让孩子在未来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我们要共同携手,找到家庭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