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9月8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发展 庭院“方寸地” 致富“聚宝盆” 贵州兴仁县妇联持续推进“锦绣计划” 乡约云南弥勒市给彝族女主持人说媒 环保做得好 人气才更旺 坚守本心做农业的京郊女农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本心做农业的京郊女农人

宋丽新在种植基地察看作物生长情况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史玉根

□ 实习生 蒋楚珊 郭泳琪

初秋雨后,京郊乡村弥漫着浓浓的泥土气息。

怀柔区庙城镇桃山村村北,月亮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数十个银灰色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外,树木掩映,果满枝头;大棚内,各类蘑菇、蔬菜茁壮生长,生机盎然。

“我几乎每天要到基地来走一走。这里的绿色生态一直保持得很好,景色也很美。”合作社理事长宋丽新得意地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我们从不打除草剂和农药,有的蘑菇洗干净就可以直接生吃。”

宋丽新介绍说,合作成立近10年来,她和她的团队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借鉴传统种养方式,探索绿色农业生财之道,带领合作社走出亏损低谷,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收。近年,合作社种植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北京市菜篮子工程优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合作社还成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户”,她本人也被评为“高级肥料配方师”“高级庄稼医生”,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农业是良心产业,任何走捷径、弄虚作假的做法,都不可能长久。”宋丽新坦诚地说:“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怀着本心做农业,决不糊弄消费者。”

宁愿亏损,也不牺牲产品品质

宋丽新是土生土长的庙城镇桃山村人,1995年,她和丈夫在家乡创办了北京大鹏面粉厂。事业刚起步,他们就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

当年夏收季节,因为连日阴雨天,当地农户收割的很多麦子因无法晾晒而发芽,这让宋丽新夫妇陷入两难:不收,农户损失惨重;收,无法加工成合格面粉。考虑再三,夫妻俩还是决定将这批麦子收上来,但全部作为次品处理,面粉厂因此赔了不少钱。

有人建议宋丽新搁一些添加剂,把发芽的麦子加工成商品面粉出售,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们宁愿赔钱,也不能损害消费者。这件事使我们厂子一炮走红,在农户和消费者心中赢得了信誉。”宋丽新告诉记者,他们家的面粉厂至今仍在运营。“20多年来,我们厂没有出过食品安全质量问题。”

2008年,庙城镇政府相关领导和桃山村村干部分别找到宋丽新,动员她在当地发展设施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宋丽新没有太多犹豫就答应了,她和丈夫投入100多万元承包了32个大棚,并牵头成立了月亮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部分村民发展种养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农产品,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本心。搞种养,从食品源头抓起,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这一心愿。”宋丽新说。

遵循自己的本心,宋丽新选择了传统的种养方式:种植蔬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散养家禽一律不喂精饲料。问题随之而来,圣女果等蔬菜产量不高,价格又上不去;家禽生长缓慢,产蛋量少。创业头几年,宋丽新夫妇投进去的钱基本亏光。但宋丽新没有轻易放弃,仍然坚持绿色种养。为了提高种养效益,她在合作社种植基地创办了月亮湖生态庄园,通过农旅结合,让旅客体验农事和田园生活乐趣,来促进农产品销售。

庄园的原生态景观、传统的种养方式和优质的农产品,引来一批又一批城里人,“采摘的价格比市场批发价和零售价都要高,还省去了人工采摘成本。这以后,我们的种植基地开始扭亏为赢。”

科学引种,让南方山珍落户京郊

“发展绿色农业,也不能一味守旧复古,还必须依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月亮湖种植基地大棚里,宋丽新指着一大片摆放整齐的蘑菇菌棒对记者说,“我们的好多蘑菇品种都是从农技推广部门引进的,原本并不适宜在北方种植,如果没有科学技术,我们很难成功种植。”

以前,宋丽新对蘑菇这种食用菌所知甚少,是十足的门外汉。2010年,她结识了农业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站的一些专家,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决定涉足这一新领域。最初两年,她带领社员种植香菇、平菇等普通品种,获得了成功。2012年,她开始引种技术含量较高、收益更多的珍稀品种。

他们最先引种的是竹荪。竹荪有着“菌中皇后”的美誉,主要生长在四川及云贵地区,对气候和土壤要求十分苛刻,宋丽新一方面向专家学习种植技术,一方面和基地技术人员一道,反复摸索,调整大棚内的温度、湿度,模拟云贵地区的生长条件,并不断改良土壤。经过两年多的试种,他们终于让这位南方“贵客”在月亮湖畔安了家,随后在大棚和林下进行大规模种植,填补了北京市竹荪种植的空白。

竹荪种植成功后,宋丽新胆子更大了,2014年,他们又引种了珍贵品种——羊肚菌。这种蘑菇虽然在北方也有野生,但人工种植仍有较大难度。试种的那段日子,宋丽新几乎天天守在大棚里,盼着菌棒早日长出菌丝。可是,一天天过去了,菌棒一直没有动静。经种植专家指点和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找到了症结。原来,包裹菌棒的保鲜膜抑制了菌丝的生长。他们把保鲜膜撕掉后,菌棒很快就开始吐出菌丝。

“这几年,我们每年要引种两个新品种。”宋丽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有一个技术团队,运用农业科学技术,成功引种了十多个品种。以前,一些珍稀品种在北京规模种植的不多,价格很贵。我们扩大了种植规模,让北京的普通消费者也能吃上本地产的山珍美味了。”

生态种植,始终为消费者着想

记者跟随宋丽新走进一个蘑菇种植大棚,只见地里有一条条微微隆起的泥线,宋丽新对记者说:“这都是蚯蚓翻耕出来的。我们地里只施有机肥,不施化肥,保持土壤松弛和养分,而且绝对不打农药,蚯蚓才能大量生存。有了它们,土质会更好。”

她告诉记者,只要蘑菇菌棒不出问题,控制好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长杂菌,蘑菇生长过程一般不会出现病害,根本不用打药。“有时可能会长出一些虫子,但无伤大雅,摘的时候抖一抖,小虫就会掉落。”

在种植过程中始终为消费者着想,也是宋丽新一贯的本心。

按照常规,栗树菇一般都是覆土栽培,但宋丽新坚持要进行无覆土栽培。因为,她发现覆土栽培的栗树菇采摘后会黏上一些细微泥沙,很难清洗掉,影响口感。另外,覆土栽培长出的栗树菇体积较大,不规则,而无覆土栽培长出的是单体蘑菇,体积较小,观感好,更适合家庭食用,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最终,他们攻克难关,采取了无覆土栽培,产出的栗树菇投入市场后果然受到消费者欢迎。

“只要你多为消费者着想,让消费者放心吃你的产品,有更好的体验,消费者就一定给你更多的回报。”宋丽新说。

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也为了控制蘑菇生产全过程,前几年,宋丽新团队开始自己培育菌棒。她发现这一环节也存在“猫儿腻”:一些人在做菌棒的时候加入尿素或膨大剂,以促使菌棒出丝更多。有人劝说宋丽新也如法炮制,但她坚决反对:“这样做,产量可能会提高,但长期来看,不利于生态保护,对消费者身体健康还可能有害。我们不能做违背自己本心的事。”

多年坚持做货真价实的绿色农业,也让宋丽新牵头的合作社和经营的农业实体,获得了回报。她说:“确保农产品安全,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坚守本心,始终如一地做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