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始终笼罩着阴云,时而惨烈、时而悲壮,生命遇到危险时的无力,也让人心疼到无法呼吸。但在这悲痛的氛围中,一个个催泪的瞬间,又让观者心中徒增了一分温暖。
她们每个人的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真、善、美的徐徐展现让这些“小人物”拥有了英雄的风采。独到细致的感情处理、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和精准细腻的人物描摹,也让这部影片能够在细节上撼动人心。
■ 钟玲
枪炮声,哀嚎声,痛哭声……
曲折幽深的小巷,一群凶神恶煞的日本兵疯狂地追着一个中国人横冲直撞,而后,他们所到之处皆形同“地狱”,一个个手无寸铁的男男女女在鲜血淋漓中倒下,婴孩儿也在杀戮中停止了啼哭,留给世间的是他们无声的“悲鸣”。
那布满阴霾的天空下,是1938年的中国南通。
由吴贻弓担任监制,何赛飞、殷桃、马伊琍、姚晨、周冬雨等女星主演的电影《那些女人》,开篇就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彼时的中国大地满目疮痍,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中的人们渺小如蝼蚁,呼啸而过的子弹和迎面而来的刺刀让他们避无可避……这一切的一切都太“真实”了,以至于银幕外的我也为之心痛难耐,仿佛那冰冷的子弹,带血的刺刀,正朝着我“冲”过来。
《那些女人》,一个在战争中幸存的女子水芹以自己的视角,回忆了在南通这个悲情的城市,一群不同身份、性情各异、勇敢坚强的女人们与命运抗争的凄婉故事。
小桥、流水、人家,濠河两岸住着这样一群女子:何赛飞饰演的水芹娘、马伊琍饰演的江家嬢嬢、殷桃饰演的风尘女子惠姑娘、白冰饰演的女学生张家大小姐、周冬雨饰演的刘家少奶奶小玉、胡可饰演的开水西施、姚晨饰演的杂货店老板娘、茹萍饰演的铜匠嫂嫂……
这些寻常女子,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生存环境,可是战争却将她们的命运缠绕在一起。
如果家园还在,该是什么样的生活呢?可是她们无从选择,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只能拥有片刻的安宁。南通在日军的占领下,危险无处不在,在胆战心惊中她们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尽管她们生活清苦又备受欺凌,但这些乐观的女人们,在这如履薄冰的日子中也能寻找到一丝乐趣。于是,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她们琐碎的日常生活——小河弯弯,杨柳依依,她们,要么聚在凉亭里与邻居聊家长里短;要么各自在“岗位”上辛勤劳作;要么是傍晚的时候丈夫与友人把酒言欢,她们就在一旁相伴……
但这短暂的幸福,很快被终结。张家小姐与未婚夫保先生都投身了革命,一次执行任务时保先生不幸负伤,被日军追赶的他路过水芹家,被水芹娘藏匿在草垛里。面对凶残的日军,水芹娘机智地耍着“花腔”支开了他们。可是,第二天日军又来搜查,保先生不忍水芹娘的丈夫被殴打,选择了挺身而出。
保先生英勇牺牲,水芹娘也失去了丈夫。
此后,一个个悲剧接踵而来——
保先生的奶奶不肯屈服于日本人自尽而亡;刘家少奶奶小玉受够了在汉奸丈夫的压榨下卖笑求荣身着和服为日军跳舞,在提前报信给水芹自知难活后穿着一身传统的汉服跳河自尽;水芹10岁的弟弟为分担家庭的重担去做童工,却在大雨之夜被日军一枪打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逐一离去。
在这纷乱的世间,除了那悲怆的泪水,仿佛就只剩下她们之间无法磨灭的情谊。
平常时候,她们互助友爱;遇险时刻,她们团结在一起同仇敌忾。她们也有过嫌隙,看不起风尘女子惠姑娘,也与丈夫是汉奸的刘家少奶奶小玉并不和睦,但在国仇家恨面前,她们又不计恩怨,是惠姑娘与小玉以及她们共同拥有的善良,打破了她们之间无形中架构的“藩篱”。她们一起与日寇、汉奸巧妙周旋、斗智斗勇,最后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与新四军一起摧毁了日军所筑的竹篱笆封锁线。
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以发生在南通的真实事件为蓝本——1943年年初,日军从江南运来350多万根毛竹,以天生港为起点,沿公路、河道直至黄海边的南坎、鲍家坝,构筑起200余里长的竹篱笆封锁线,叫嚣“篱笆打成功,清乡便成功”。可令他们没有想到,那年的7月1日,在新四军和当地居民的合作下,竹篱笆顷刻间成了灰烬。真实的故事加上写实的场景,让观者在这些女人的身上,几乎寻不到演绎的痕迹,仿佛,那时的她们就真实存在于那个江南小城。
影片塑造了抗战时期的女性群像,也着重刻画了一个角色——水芹娘,故事也是以她的悲惨经历做切入点。这个从一开始就痛失父亲、兄长、腹中骨肉的女性,在战乱中又相继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丈夫、可爱懂事的10岁幼子。即使如此,尽管她被生活的困苦压弯了背脊,尽管她的生命轨迹被苦难所包围,她也从未向命运低头:为了维持生计,她白天用柔弱的肩膀为人担水,夜里为过世的人换衣和梳妆,与唯一的女儿相依为命、辛苦度日……
在水芹娘的身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生活在“深渊”的中国女性骨子里的坚韧。
潦倒生活的举步维艰、被日本人夺去亲人生命的痛苦、汉奸与日本军官对女儿的虎视眈眈,种种磨难、重重打击让这个苦命的女人燃起斗志,她终于不再委曲求全,主动加入保家卫国的队伍中。一次次残忍的杀戮让她和身边的那些女人们,从被践踏的麻木中醒来,一起完成了从木然到反抗的蜕变。
影片始终笼罩着阴云,时而惨烈、时而悲壮,生命遇到危险时的无力,也让人心疼到无法呼吸。但在这悲痛的氛围中,一个个催泪的瞬间,又让观者心中徒增了一分温暖。
当保先生与同僚的尸体被吊在城楼,日军逼迫着亲人们来认领却暗中举枪准备动手时,嘴里说着千万不要动的人们,却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一个个地走向前去;雨打屋檐,已80多岁高龄的保先生的奶奶,面对闯进家中的日军毫无惧色,她骄傲地对她们说“脚是一样的,但路是不同的”;惠姑娘有着别人意想不到的勇敢,她一次次在年轻女孩们遇到日军纠缠时自己甘愿献身为其解围,并为了救水芹和她的母亲挺身而出,自己却遍体鳞伤……
她们每个人的身上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真、善、美的徐徐展现让这些“小人物”拥有了英雄的风采。独到细致的感情处理、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和精准细腻的人物描摹,也让这部影片能够在细节上撼动人心。
影片其实有很多瑕疵,激昂的配乐突兀地为煽情服务,刻意地表现着牺牲时刻的悲情,却让影片丧失了一些美感;支离破碎却没有一一“圆满”的线索让整个故事有如散沙般难以凝聚;水芹娘的扮演者何赛飞,在个别时刻用力过猛,以至于有些镜头是为了悲壮而悲壮……这些都让影片的整体质素大打折扣。而尽管有几十位明星客串且其中不乏戏骨,可有些人物却仅仅只是走了一个过场,并没有对这个故事的起承转合有所贡献,诸如江家嬢嬢和杂货店老板娘,她们就只表现了江南女子的吴侬软语以及与其他女子的淡泊交集,并没有投入整个故事的主线中来。在影片的高潮处,也是最重要的一刻,她们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再未有交代。
或许是题材受限,这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公映的影片,排片率很低,观影的人也很少,在豆瓣网上甚至都看不到评分,但这部影片赋予的意义却是有些“娱乐至上”的电影无法比拟的——战争无情,当男人们抛头颅洒热血时,女性也从未在战争中缺失,她们的勇敢与热血丝毫不输男子。
像影片中的那些女人们,这些战火中的铿锵玫瑰,在苦难中觉醒、崛起,最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涅槃永生。
她们,自有历史,会牢记;人民,会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