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题总是以天然合理的姿态存在着,从来如此便是对,或是经年累月地被熟视无睹或是选择性地无视,那么,解决问题则不可能被及时提上日程。性别歧视问题如此,其他的歧视问题亦如此。
由此看来,这位女性州长参选人执意要求主办方调高空调温度,以示“公平”,倒也有着启蒙的积极意义,不能算是毫无意义甚至是充满恶意的“带节奏”。
■ 舟子
据报道,近日,美国纽约州的一场竞选辩论活动上演“小插曲”:一位女性州长参选人执意要求主办方调高空调温度,以示“公平”。没想到,这一要求在网上引发大讨论。有人认为,当今美国的办公环境温度“专为男性而设”“49%的美国人掌握着全国100%的室温控制权”。这场8月29日举行的辩论由热播剧《欲望都市》的主演辛西娅·尼克松挑战现任民主党州长安德鲁·库默。辩论还没开始,辛西娅一方就率先“发难”,要求活动主办方将辩论现场的室温严格控制在24摄氏度。她的助理表示,主办方虽未完全同意这一条件,但还是表示现场“不会太冷”。
辛西娅一方的“发难”像是有备而来,也自有其道理,因为库默是出名的“冰室环境”爱好者,喜欢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有媒体曾调侃,出席库默的活动最好“多穿点”,有必要的话“带条毯子”。竞选辩论活动关乎“竞争”,每个细节都不容小觑,每个细节也都应当公平。但如果空调室温有利于一方而不利于另一方,那当然是显失公平了。遗憾的是,一般情况下,鲜有人注意到这种不公,有时是意识不到,有时则是选择性迎合了强势一方的适应温度。那么,当两方对温度的适应有分歧时,应当以谁的为设定温度呢?这是个难题,因为如同口味无高下,对室温的适应性也是如此。
但一个密封空间里,只能有一个设定的温度,那么,谁的是标准呢?我觉得,同等情况下,应该以温度高者的为标准,不是因为她或他是谁,身份高低如何,而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减少碳排放量尽一己之力。而同等情况下,空调温度设定越低,造成的碳排量越高。
据报道,虽然有人质疑辛西娅一方的诉求存在“带节奏”之嫌,但其团队还是准确命中“性别歧视”这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辛西娅的助理明确指出,办公室温度“依据男性需求设定”是歧视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一观点引发广泛的社会共鸣。有人表示:“我平时在办公室得穿着保暖内衣……”还有媒体翻出学术期刊文章表明,受代谢水平等因素影响,女性普遍更适应25摄氏度左右的室内环境、而男性偏好22摄氏度左右。职场办公环境的温度设定,整体上更照顾男性的偏好。不过也有人表示,男女对室温感受不同,是因为他们平时穿着衣物的多少和厚度不同。有人因此呼吁,不该什么问题都扯上“性别歧视”。
空调设定温度太低算不算性别歧视?即使这个问题存疑,也可以促使人们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在体感不一致的情况下,温度设定标准到底谁说了算?很多时候,可能是影响力大、话语权强的一方说了算。有时,这样的人物不必发话,公共的空调温度也自会以其喜好为宜,因为人往往因财大或是权大而气粗,存在感强。
曾听一位小年轻说,如果她离婚了,那唯一的导火索肯定就在她与其丈夫在空调温度的分歧上,他俩为此没少争吵:他怕热,而消瘦的她怕冷,两人在对室温的要求上常常不能志同道合。我曾给她出过一个馊主意:一人一间屋,个人设置个人的。但这注定只是一个“白马非马”的馊主意,解决不了此类问题的核心难题,比如此类竞选辩论活动上,不可能一人一间屋,而是要一个空间里面对面,针尖对麦芒,一个标准的温度设定是逃脱不了的。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除了参照“气候变暖,低碳有责”这样的普遍原理行事之外,还要照顾到非主流人群的感受,听取他们的声音与感受,别让不舒适的室温成为一个“天然”合理的标准,而置这些人的感受与要求于不顾。
至于怎么才能有效照顾到,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但前提是,问题首先要被感知到,才能成其为问题,才能带来关注与改善。如果问题总是以天然合理的姿态存在着,从来如此便是对,或是经年累月地被熟视无睹或是选择性地无视,那么,解决问题则不可能被及时提上日程。性别歧视问题如此,其他的歧视问题亦如此。由此看来,这位女性州长参选人执意要求主办方调高空调温度,以示“公平”,倒也有着启蒙的积极意义,不能算是毫无意义甚至是充满恶意的“带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