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玉林
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大地村生态蔬菜种植基地,一块块、一垄垄青翠欲滴的菜地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抢眼。如果不是熟人介绍,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还以为在菜地里和工人一起劳作的负责人孟性云是基地里一位干活最卖力的工人。
看到有客人光临,孟性云赶忙从菜地钻出来,在领着记者参观蔬菜基地的同时,将自己的创业故事娓娓道来……
返乡创业在土地上“做文章”
20世纪90年代,因为贫穷,孟性云和丈夫与当时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外出打工。
“打工期间,我做过不少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卖水果和蔬菜,正是这份工作,让我对食品安全多了一份关注和思考。”孟性云说,一些蔬菜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过量使用化肥、农药超标等,人们长期吃这样的蔬菜,对身体健康有很大损害。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孟性云,总觉得小时候家里种的菜特别好吃,可是到外面闯荡后,再也吃不到家乡蔬菜的味道。
为了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大地村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除了逢年过节,基本没有年轻人的身影,大量土地被撂荒。
一次回家,看到野草丛生的土地,孟性云在感叹的同时,也在思考是否可以利用这些撂荒的土地“做文章”。
“如果种地也能赚到钱,谁还会出去?”孟性云说。
2008年,孟性云萌生了回乡租地种菜的念头。
初尝创业之喜
孟性云与丈夫合计后,决定回乡创业。同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孟性云最终回到老家流转土地,发展生态蔬菜种植基地。
刚租下基地时,几十亩土地全是与人一般高的野草,看到这荒凉的景象,前来帮忙的人退缩了,向来吃苦耐劳的孟性云却没放弃——她就是要让这片荒地变成绿色宝库。
孟性云雇请了十几名工人垦荒除草,平整土地,撒种浇水,她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虽然种了多年土地,但从未真正学过种植技术的孟性云一边学习种植技术,一边尝试着播种土豆和白菜。收获时节,当自家种的新鲜蔬菜销往农贸市场、超市和酒店,让老百姓吃上了放心菜,孟性云也品尝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
2013年,在党的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她再次扩大规模,通过流转土地、农户入股等方式种植大白萝卜300余亩,同时引进了清脆李、翠红李、凤凰李等品种。
通过多年的努力拼搏,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带领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孟性云说,我的目标是希望更多外出打工的人重新回来,照顾老人、陪伴小孩。
近年来,她自费从四川请来技术人员对该村群众进行果树栽培、修剪技术等培训,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们传授自己的致富心得,并鼓励广大妇女要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双手致富。
2015年,孟性云成立了黔程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林下配套种植辣椒、大白萝卜等发展模式,修建了育苗大棚10个,育苗110余万株,种植辣椒600余亩,产量240余万斤,年收入约250万元。
2016年,新增育苗大棚4个,育苗190万株;种植辣椒700余亩,产量260余万斤,年收入约270万元。
早先种下的500亩青脆李100亩已投产,收入45万元;500亩萝卜,收入360万元;解决了当地96人的就业问题,使群众同比增收1000元以上。
设想心中诗画般的农家乐园
“在基地干活儿一天70元,一个月能干20多天,再加上流转土地的费用,家里的吃穿用度也够了。”正在基地干活儿的彭传菊说,重要的是老人孩子有人照顾,“再也不用过娘想儿、想断肠的日子了”。
“我家有两个人在基地做事,一个月近300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收入不少,比种地强多了。”贫困户夏春明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有盼头了。
在大地村,像夏春明一样的贫困户还有20多户。孟性云的目标是用合作的方式,带动他们脱贫致富。
她准备把基地周边的土地租赁下来,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吃上她种的新鲜蔬菜,并打算利用基地周边的坡地种植果树,开办农家乐,让蔬菜基地朝观光游玩采摘农业方面发展。
“天天有菜摘,月月有果熟,鸡鸭鱼肉不断,户户有钱赚。”这就是孟性云心中如诗如画的农家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