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8月2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网络大电影:迎合男性身体化审美欲望 “男性阴柔化”于国不利:杞人忧天伪命题 研究视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性阴柔化”于国不利:杞人忧天伪命题

阅读提示

最近,“男性阴柔化”再次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本文作者认为,阴柔之美并非是女性的专利,所谓“男性女性化”完全是伪命题。阳与阴、刚与柔,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都是值得赞美的品质,阴阳合体也是古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品格。刚柔相济才可成就完美人格。转型社会的中国需要包容多元的文化。持“男性的性格和行为越来越与其天性背道而驰,会对国家发展和社会传续产生不良影响”观点者完全是杞人忧天。

■ 焦杰

最近,随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的话语流行网络,“男性阴柔化”再次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媒体也推送了相关的文章。影响较大的推文有《比贸易战更严峻:“娘炮”越来越多 中国男人正失去血性》《这些娘炮正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中国男性正在走向娘化》《社会需要啥样的性别气质》等。不少媒体认为,现在的青少年过于缺乏阳刚之气,更缺少男子汉威猛的气势,长期发展下去,中国的男人越来越缺乏血性,不仅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正常发展,也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情况真的如此可怕吗?

“男性阴柔化”是个伪命题

社会性别的理论认为,男女两性除了生理结构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及普遍观察下男性比女性强壮外,两者的言行举止、处事风格并无本质的不同。所谓男性阳刚,女性阴柔,都是社会性别刻板文化的产物,并不能反映男女生活真实的存在。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审美要求。草原文化崇尚勇敢,男性剽悍,女性强壮;农业文化崇尚平和,男性敦厚,女性温柔;海洋文化崇尚冒险,男性勇敢,女性大胆。这一切只与文化的需求有关,与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没有绝对的关联。在传统社会中,上层社会少子家庭男孩当女孩养,下层社会多女家庭女孩当男孩养,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即便在崇尚战功的大唐盛世,也有着内心柔软的唐高宗和坚毅强悍的武则天,遑论崇文抑武的宋元明清了。明清时代才子佳人小说的盛行就反映了现实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对抗。

在主流文化的掌握下,男阳刚女阴柔的审美成为唯一的标准。于是,普遍的观察掩盖了个体差异,主流的审美淹没了多元的需求,凡是与主流不相匹配的人或事便成为被排斥的对象。但是排斥并不能消灭存在。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而言,男女两性在青春期都要经历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所谓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通常出现于这个时期。在当今社会,崇尚个性,文化多元,社会观念包容而开放,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都可能成为人们的选择。而新媒体的发达,则使得这种现象显得非常普遍了。

崇尚个性、自由选择,本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因为文化是流动的、变化的,任何一种文化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性别文化也是如此。从先秦时代高大健美、睿智能干的硕女,到明清时代弱如蒲柳、才情出众的纤细美女,从先秦时期的个性自由,到明清时代的三贞九烈,女性的审美标准也不是天然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男性的审美也不例外。先秦时代的君子审美既要求儒雅的气质,也要求俊美的相貌,“抑若扬兮,美目扬兮”的君子与“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女并没有明显的区别!阴柔之美并非是女性的专利,所谓“男性阴柔化”或者“男性女性化”完全是伪命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必有“男性的性格和行为越来越与其天性背道而驰,会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传续产生不良影响”的担忧。

刚柔并济才能成就完美人格

阳与阴、刚与柔,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都是值得赞美的品质,阴阳合体也是古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品格。在《周易》最早的文本六十四卦中,乾卦与坤卦不但象征着天与地,也象征着君子品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君子,必须具有天地的美德,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也。所以先秦的君子雌雄同体,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正是这些刚柔相济先秦君子和先秦的女人们共同打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是这些刚柔相济先秦君子和先秦的女人们共同筑就了我国大一统政治版图的基石。

在历史上,长相俊美、性格温和的武将不少,但他们同时能驰骋疆场、大展神威。三国名将赵云相貌出众,温文尔雅,但他单枪匹马于长坂坡上三进三出,救蜀后主刘禅于襁褓之中,其勇猛善战亦不亚于关张二人。北齐名将兰陵王高长恭长相俊美,同时骁勇善战,史传其“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由他事迹命名的《兰陵王入阵曲》一直留传下来。古代社会“学而优则仕”,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比比皆是,但承担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来也毫不逊色于威猛的男子。“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是少有的美男作家,长得“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但他同时侠肝义胆,愤世嫉俗,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最后招致杀身之祸。三国名相诸葛亮,不仅相貌俊美,而且羽扇纶巾,儒雅风流,但他运筹帷幄、镇定自若的风骨,又何次于西方电影中的肌肉男?

如果说女子柔弱天生缺乏血性的话,又何以解释巾帼胜须眉的历史佳话?十一岁的缇萦上书救父,十六岁的花木兰代父从军,十五岁的荀灌突出重围求援,梁红玉金山擂鼓以助士气。花蕊夫人的诗写得好:“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所以,女子柔弱如水也罢,男子高大威猛也罢,决定他们的不是性别,而是内心的爱恨情仇与家国情怀。秋瑾女侠宁死不屈与舍身赴义的谭嗣同一样令人心生敬佩,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八女投江”与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五壮士”同样可歌可泣!有些网民说得好:“看男人娘不娘,不应该看脸,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内在。”

然而,自从《易传》提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观念以后,传统社会的性别制度便依照男阳女阴的轨道发展,至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又提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将阴阳思想与君臣之道结合起来,从此男阳女阴、男刚女柔、男主女从便成为颠扑不灭的真理。一句男阳女阴不但可以顺理成章地漠视女性的权利,也可以将很多人打入另类,所谓阴盛阳衰、男性柔弱化、女人男性化莫不是如此。在中性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人们对男子阴柔化的担忧与古人对“服妖”的恐惧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总之,“男性阴柔化”是个伪命题,刚柔相济才可成就完美人格。转型社会的中国需要包容多元的文化,个体选择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是他们的自由,“阴柔”之美与血性之美并不相互矛盾,没必要担心越来越多的男孩喜欢精致的生活而变得没有血性。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丛林社会,只要不违反法律,不扰乱社会秩序,男人变得温柔一些,讲究一些,更尊重女性一些,或许更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发展。

(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