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延安
现在,常有人杜撰关于农产品不安全的各种信息,很多城里人由于农产品常识匮乏,对这些谣言和说法总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以致许多农产品即使经过一系列的包装、营销、导流,在网络上的销售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
为了消除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不信任,一些农产品电商拼命在认证和背书上下功夫,“绿色”的不行,就上“有机”;“地标”的不行,就上“非遗”;国内认证不行,那就换欧盟、美国的,但许多消费者仍不信任,有些网友甚至在网上留言说,“别再骗我了,你就老老实实告诉我到底用了什么药!”“网上卖的东西除了假发肯定是真的以外,其他东西都有可能是假的。”
那么,如何破解这一困境,让消费者信任你,买你的产品?我以为,农产品电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真实展现农产品生产的原本过程,让消费者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人、种了什么东西,农产品是怎样收获、怎样出售的。在这方面,一些电商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比如上海援疆的电商团队,打造自己的品牌,真实展现了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让消费者知道,你吃的白杏是买买提大叔家的,你吃的枣是玛丽亚大嫂的,还附上他们的全家福照片,等等。这种真实的生产场景和人性的魅力,更容易建立起与消费者的互信。
其次,不要对农产品进行过度包装。我一直主张,农产品不要上过于猛烈的“美工”,因为真实的农产品更像你家晚上卸妆以后的媳妇,而不是邻居家浓妆艳抹的小妹。有的时候,“美工”越美,消费者在收到农产品的时候体验感就越差;文案写得越煽情,消费者在收到后的失望就会越大,差评就会越多。现在,一些微商已经放弃了“美工”,直接用手机在地里拍,现场发到平台上,效果比刻意包装要好得多。
第三,要让消费者体验和参与。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你把消费者邀请到田间地头参观,让他们看到农产品生产过程,他们可能就会对农产品的要求不再那么苛刻,放下一些疑虑。现在,很多搞订制农业的新农人定期邀请消费者走进田间地头去参观、体验。即使消费者不能前往,这些新农人也会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手段,让他们实时看到农产品生长的状况和田间管理的场景,增加对生产者的信任感,内心认同自己订制的农产品。
第四,要加强农业科普。可以请专业人士把枯燥的农业生产写成可亲的科普读物,传播给城市的消费者。比如,果壳网上有一篇奶牛为什么会产奶的文章,十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目前,我们的农产品缺乏这样的科普读物。农电商还可以鼓励城里的消费者到田间地头,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去传播农产品知识、传递正能量。
当然,我们在向消费者做农产品宣传时,一定要真实,让他们成为有一定鉴别能力的农产品消费者,这样,好的农产品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知。这一项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