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攻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国民经济总体平稳,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隐忧,比如二季度GDP增速小幅回落至6.7%,需求、生产同步走弱,二季度三驾马车增速全线下滑。
下半年经济怎么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协同?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如何缓解企业融资和筹资难的现实?地方融资平台下一步怎么走?日前,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2018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多位经济学家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了讨论。
金融去杠杆至关重要
展望下半年,经济增长面临一定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不确定,外部经济冲击加大;内部改革加快推进,进一步夯实长期发展基础,但短期不确定性因素会增加,对宏观政策的考验将进一步加大,决策部门要关注社会流动性风险,参加论坛的经济专家如是认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上述论坛上表示:过去我们“三去一降一补”主要在产业端,而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主要是今年,我们看杠杆率除了看宏观主体的杠杆率,企业的杠杆率,家庭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最重要的还要看金融行业的杠杆率,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投资的杠杆率。金融领域的杠杆率是为企业流动性和企业的杠杆率、企业的证券化率服务的,当它服务端口提供的金融服务要去杠杆的时候,要比实体经济去杠杆更加严峻,因为金融不给你提供杠杆,还把原来给你的杠杆抽掉,这时候,实体才感觉真正的寒冬来了,金融机构就是专门经营金融杠杆的机构,不管保险、银行、证券都是如此。所以,金融去杠杆一定会表现当前这样的格局。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特别关注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形势。他说,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银行信贷来看,受调控政策和实际形势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尤其是低信用等级的民营企业融资条件明显收紧,资金周转困难。数据表明,今年6月份存款余额增长率仅为8.4%,存款增长乏力,加之银行放贷存在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歧视”,导致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上加难。
他呼吁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紧张局面,为此提出三点建议:政策要有定力,信号要明确,规则要清晰;坚定推动金融市场改革,不断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着手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予同等待遇。
产业升级需要全社会参与
即使是海尔集团这样的“巨无霸”企业,现在也关注起流动性风险。海尔集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丽霞表示,海尔集团定期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此前流动性风险评估并不多见,现在这项评估也成了评估的内容之一。
她同时表示:尽管经济发展环境错综复杂,许多企业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对未来经济发展依然充满信心。要理性面对当下挑战,其中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满足日益多变的用户需求,打造更佳的用户体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市场环境相互交错的影响下,产业升级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探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说,中国现在处在关键的经济转型期,转型具有长期性,转型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的自我成长。这个过程既需要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的作用,同时也要让市场主体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实现自我成长。所以,保证微观主体,包括实体经济,包括金融体系的自我成长是一个关键。在转型过程中需要“疏堵结合”,在立的过程中实现破,在疏的过程中实现堵,在引导的过程中形成合力,在前进的过程中化解风险、清除结构上的不合理,这时能够形成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