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贾莹莹
这个夏天,对于辽宁来说,注定不平凡。
上百万曾经捧着“铁饭碗”的事业单位员工,随着政策的变化,面临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变。他们中有人面临单位重组,将进入新单位;有人面临单位转制,从曾经吃“皇粮”的事业编制变成了所谓的“合同工”。
改革之前,不少员工都曾经历了一段“迷茫”期。很多人都在询问自己何去何从,担心是否能够适应新单位的节奏以及工作内容,也有人担心如果没有政府的“庇护”和“资源”,经营性单位能否顺利进入快速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体系。
但是,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改革必定负重前行,如履薄冰。
为此,辽宁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事业单位改革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改革方案,确保将这项党中央交给辽宁的重大政治任务,这项从内部革新开始的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的重大战略,不折不扣地抓紧抓实抓好。
6月1日,辽宁省召开省直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实施动员大会,标志着辽宁省直事业单位改革由方案制定转入实施阶段。辽宁印发的《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方案》和《省直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企业集团方案》,成为改革实施的总依据。
精简比例达90%,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辽宁有事业单位3.5万余家,事业编制超过110万名。其中很多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但是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政事职责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生机活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有的业务萎缩、名存实亡,有的设置分散、规模过小,有的职责相近、重复设置,有的人浮于事、管理混乱。
“多小散”的特征不仅局限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更对政府资源造成了浪费。据相关资料显示,辽宁省直公益性事业单位有990家,去掉医疗、高校、地税系统为659家。辽宁省本级事业单位分布在80多个部门,平均一个部门有10多家,有的一个部门甚至达到30多家,一家事业单位只有2~3人的现象并不罕见。这些单位重复设置、定位不清、职能分散、力量薄弱、效率低下造成资源闲置,同时又要靠财政供养,增加了财政负担。
以辽宁省信息中心为例,改革之前,辽宁省直各部门基本都建有信息中心,但每家单位都各自为政,存在各单位信息中心之间信息不畅通、信息独立的现象。为打破这种人员、资源浪费的现象,实现信息有效共享,辽宁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直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实施动员大会,决定重新组建省信息中心。新的省信息中心由省发展改革委所属的省信息中心及信用中心、电子政务管理中心等20多家单位组成,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承担政务信息服务和信息数据综合应用等职能。
据介绍,本次改革,辽宁省直事业单位(不包括医疗、高校、地税系统)中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全部改企转制、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由原659家缩减至改革后的65家,精简比例达90%,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瘦身”更“健身”
“全面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政事关系,实现政事分开,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加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推进事企分开”,成为全面贯彻党中央事业改革决策部署的“辽宁实践”。
为统筹推进党政群机构改革奠定基础,为全省事业单位改革树立样板、作出表率。辽宁省编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直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只有省直事业单位率先改革,才能更好引领市、县、乡各级事业单位改革,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整体效果。
在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实施动员大会中,辽宁省对省直事业单位改革画好了路线图,制定了时间表。6月底前,省直有关部门和各筹备组要制定组建实施方案,报省委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7月底前,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清产核资、资产划转、工商登记注册、资产注入、撤销机构、收回编制、人员安置和社保衔接等工作,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新赋予的职能开展工作。8月底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
辽宁此次事业单位改革重点解决“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的矛盾,释放现有资源的活力,同时围绕辽宁振兴作为主要改革任务,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和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等五大基地,整合设置五大服务中心,为五大基地提供服务保障支撑,优化营商环境。
对于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部门进行跨部门组建和整合,辽宁省改革后组建大型综合性事业单位,集中力量和资源,统一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比如,辽宁省妇联下属的省妇女教育培训中心、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省妇女就业指导中心,组建省妇女儿童发展服务中心,承担为全省妇女儿童发展服务等职能。
辽宁省直事业单位改革,经营性事业单位是重中之重。自2016年以来,辽宁省不断加大对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做法。
辽宁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竞争意识不强、运行机制不活、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带着事业单位的“帽子”享受事业和企业两种体制便利,削弱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本次事企分开的改革目标,重在推进事企分开,把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营活动交给市场。
2016年,辽宁省陆续组建了省交投集团、省水资源集团等7家企业集团,撤销事业单位100多家,收回事业编织1.6万余个。前不久,辽宁又刚刚批复了5个集团公司,辽宁日报和党刊集团以及曾经归属各省直部门和群团组织主管的杂志报刊等,组建辽宁报刊传媒集团。通过转企改制,既提高了国有资产收益,又减轻额政府偿债压力和财政供养负担,实现了一举多赢。
稳步推进,机制保障,给员工吃下“定心丸”
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辽宁的事业单位改革,打破了几十年未变的体制,重新梳理各个职能部门的任务和责任,为完成新时代下的新任务、新使命奠定良好的基石,尤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革,使之能按照市场规律快速发展,破解了老工业基地发展缓慢的机制矛盾。
但由于省直事业单位改革时间比较集中、面临问题比较复杂、涉及人员众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必定会让部分人员产生心理落差。
在辽宁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杨女士告诉记者,事业单位改革是国家的大趋势,是早晚的事,对此她早有心理准备。政事剥离之后,他们更能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更专注于某方面的工作,效率会比改革之前高很多。
但是对于转企的事业单位员工来说,事业编变成合同制,的确让他们心里没了底。
为了打消广大的员工顾虑,辽宁省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规定自省直事业单位转企或整体划入企业的事业单位,原在编人员全部划转到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施劳动用工备案。这无疑给大家吃了“定心丸”,从2016年开始逐步推进的转企集团,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市场,资料显示,2017年7家新组建企业集团合计实现营收238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149.8%。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辽宁省事业单位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市的改革方案也相继出炉。一场大的变革正在辽沈大地全面铺开,涉险滩、敢攻坚、真刀真枪是辽宁省委省政府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但改革的成果需要时间的验证和人民的反馈,唯有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形成广大干部职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改革才能真正落地,真正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