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珊/摄
所谓的无忧无虑,不仅仅是物质上,更是心理上的。那些心里洒满阳光、心中有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能在逆境中换一个视角看到希望的孩子,拥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应对未来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阳光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陈若葵
我们身边有些孩子,说不得、碰不得,老师正常地批评几句、一些要求没被父母满足、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伙伴发生摩擦……诸如此类的事情,都能成为他们一蹶不振、心理抑郁、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导火索。
养育一个健康、阳光、聪明、好学的孩子,希望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是所有家长的愿望。而所谓的无忧无虑,不仅仅是物质上,更是心理上的。那些心里洒满阳光、心中有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能在逆境中换一个视角看到希望的孩子,拥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应对未来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阳光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采取怎样的养育方式,有助于避免孩子成为“草莓族”,使之远离“玻璃心”,已成为家长们不能回避的课题。
“阴霾”为何会笼罩孩子内心
为什么有的孩子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产生“世界末日”的感觉?这或许与家庭环境、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
宠溺与过度保护 暑假,7岁的上海男孩林超被送到北京的奶奶家住两个星期。上周五是他们约定去中国科技馆的日子,动身前,林超又打开IPAD玩游戏,奶奶催了两次,林超很不高兴地跟着爷爷奶奶出了家门。但到了地下车库,说什么也不上车,大喊:“不玩完游戏就不去!”无奈,老两口只好陪他回去。
“小孩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他们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大发脾气。如果家人不愿意“委屈”孩子,一味地哄,无原则地迁就、满足、宠溺,孩子的脾气会越来越大,甚至以发脾气“要挟”大人,以达到目的。日久天长,他们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说一不二。一旦离开“家”这个被娇惯的环境,很容易遭遇挫败感,“不高兴”时常挂在脸上。
生活中还有部分家长,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一切,过度保护,替孩子面对麻烦。结果在学习或生活中,任何小事、小困难,比如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拒绝,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挫折,都能摧毁其心理防线而使之产生挫败感。一个时常被挫败感困扰的孩子,怎能心态阳光?
冷言冷语 忽视孩子的感受 有些家长总害怕孩子“翘尾巴”,比如孩子考了95分,一定要问问班上有几个同学考了满分,比他分高的有多少;指出孩子的“差距”,提醒他还要加把劲,而对于孩子的努力,缺乏应有的肯定、鼓励。也有的家长习惯于用轻视、挖苦、冷嘲热讽的语言与孩子对话,这无异于告诉孩子:“你不行” “你很差劲”“你不如别人”。
家长如此做法,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也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大压力与伤害。在被否定、被打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难培养起自信,他们容易否定自己和自我怀疑,内心痛苦。
父母情绪化 孩子心理压力大 孩子随时随地观察父母的情绪,也被父母的情绪所左右。如果爸爸妈妈很情绪化,遇事往坏处想,难以控制住自己,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他们会感到紧张、害怕,会觉得是自己惹怒了爸妈,产生负疚感;而在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容易钻牛角尖而不能自拔,并且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样子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
父母情绪不稳定,很难养出心态平和、阳光快乐的孩子。曾经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家长经常对6岁前的孩子生气、发脾气,会让孩子形成消极、负面的人格,变得自卑、内向和脆弱。
家庭教育得法 孩子开朗阳光
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被称为人的非智力性因素。一个人的非智力性因素突出,其内在的正能量更高,整个人的状态也会更积极、更乐观。所以,家长更应该关注对孩子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
正确评价自己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有些孩子,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高矮胖瘦、成绩高低、才艺多少、性格行为……有时候被他人说一句,好长时间心情不好。
如果孩子容易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认识自我、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否认他人对孩子评价中真实的部分,积极和孩子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对于无法改变的现实,学会接纳自己;对于不切实际的评价,置之不理。
对于孩子的不完美,父母首先要有乐观的心态,不跟别的孩子比较、不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肯定孩子的长处,鼓励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其自然、乐观勇敢地做好自己,在任何事情真诚地接纳孩子。这种无条件的爱,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
满足孩子有个限度 尽管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依然需要遵循一个原则,即有条件满足——满足其合理要求,给他快乐;对其无理要求,家长也要引导、教育,说明拒绝的原因,告诉孩子,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自身的能力或家庭的具体条件。比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具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经济基础,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心服口服。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峰顶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倒谷底的反弹力。”适度满足,给孩子提供了经历挫折和失望的机会。只有有能力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具有自我宽慰能力的孩子,才能主动将自己的心情由“阴”调整到“晴”。
教孩子学会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家人之间、父母之间、亲子之间要勤于沟通、善于沟通,让孩子在平时的观察和亲情互动中,学会用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情感和情绪,特别是在孩子遇到麻烦或情绪低落的时候,家长应鼓励孩子敞开心扉,认真倾听他们的倾诉,帮助他们把内心的不愉快、压抑、痛苦释放出来,减弱其内心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自己是被尊重的,有安全感。孩子学会了轻松自如地和人互动、交流,有能力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心情自然就好,长此以往,有助于养成开朗阳光的性格,快乐而自信。
强化孩子的精神享受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人之间相互关爱,这种关爱体现在平时的生活照顾、日常对话、肢体语言如拥抱、关爱的眼神、为家人竖起大拇指以示赞美等等,这些亲情的表达都能给孩子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愉悦身心。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性格内向的孩子适宜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有好朋友一起玩,生活内容丰富,孩子就容易快乐。
孩子沐浴亲情友情,家长要有意地强化孩子的这些“获得”,让他感知自己拥有很多,知道亲人朋友对他的好、给他的爱,珍惜这份美好的情感。懂得珍惜、懂得爱的孩子,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