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2018世界杯大幕落下。虽然再次缺席了世界杯,中国不甘也决不能只做一个看客,对再次挺进世界杯,乃至承办一届世界杯的愿望也从未如此强烈。中国足球应当充分研究和遵循本届世界杯再次展示出来的本质规律,把握最前沿的“技战术风向标”,保持定力,抓住机遇,在自省、自律、自强中为实现体育强国梦贡献力量。
无论是亚洲强队还是世界强队,坚持不懈地扎实做好青训,培养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气质,源源不断地向海外职业联赛派出年轻球员“取经”成长,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审视世界杯,中国足球从业者无疑感到差距,但决不能灰心丧气,也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紧紧结合中国足球的顶层设计——《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瞄准本届世界杯的“技战术风向标”,保持久久为功的定力,不打折扣地将总体方案落实到底,才能让亿万球迷看到希望。不妨以参赛队为标杆、找差距、明方向:
——十年培养一代人的青训体系必须夯实。
——竞赛体系“下沉”的人才普及面不可缺。
——“消极传控”没落印证技战术能力的重要性。
——“中超舒适区”不能冲淡年轻球员“走出去”历练的决心。
——要重视国家队建设但不能违背规律。
事实证明,青训体系和国内职业联赛是足球长远发展的根基,如果违背规律、过早抽调适龄球员长期集训,影响了他们所在俱乐部和联赛体系的正常比赛,不可持续性发展就会显现。而诸如U23新政等引发的争议,也说明足球政策需要更严谨和科学的设计,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无论是作为参赛国,还是主办国,中国都毫无理由在这场盛宴中长时间充当看客。国足闯入2002年世界杯的光辉时刻,至今仍被怀念和津津乐道。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届世界杯给中国足球带来诸多方面的启示应当得到重视。中国足球需要踏实按规律办事,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对于国家队来说,荣誉感和使命感需要树立,要从一点一滴入手,在细节中日积月累。
欲速则不达,中国足球若想早日闯入世界杯,就要做好坐十年冷板凳的准备。
在超越足球的层面,中国更可以利用世界杯这个大舞台,促进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本届世界杯的众多赞助商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缩影,而中国申办世界杯的时机,也已经越来越成熟。
(新华社记者 树文 岳东兴 吴书光 王浩明 姚友明 马锴 韦骅 张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