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在南极点
2014年5月23日18:30登顶珠峰记录,王静(中)与队友骄傲地展开国旗
先后9次成功登顶7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其中包括3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2014年,她创下了连续143天完成地球九极 7+2(指七大洲的最高峰+徒步南北两个极点)探险项目的最快世界纪录。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田珊檑
一头短发干净利落,独立、睿智、果敢,勇于超越,始终卓越,像高山雪莲一样坚韧和奋力向上,在众人眼里,探路者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联合创始人、登山探险家王静是这样的一位成功女性。
第一位登顶海拔8156米马纳斯鲁峰的中国女性;第一位登顶海拔8516米洛子峰的中国女性;第一位3次从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女性;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正能量女性”;2014年被尼泊尔政府授予“国际登山家”称号;2015年荣任中尼友好大使……王静身上有太多的“第一”和荣誉。
谁也想不到,20年前的王静只是在餐厅端盘子的小姑娘,是一个因说着一口四川“椒盐”普通话而曾被同学们笑话的农村女孩。18岁时,初中文凭的她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前往城市打拼。她没想到自己会有今天的成就,当时的她每天想的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尝试,勇敢地去执行!”
10年时间里,她从餐厅服务员发展成为户外运动领域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她始终将产品研发放在重要位置,她带着自己亲自研发的户外装备登上一座座高峰。短短几年时间,她从登过北京香山,到9次成功登顶7座8000米以上雪山,其中包括3次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登山途中,她遭遇雪崩,12级风,20多个小时没吃没喝,遭遇过队友的山难,她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超群的智慧及执行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打破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
不论是创业还是登山,在王静看来,“一定要去试,做到最好的自己。”
创业从一顶帐篷开始
王静在四川资阳农村长大,是个地道的川妹子。直到上初二,王静才从农村转学到县城。初中毕业后,王静没有选择读高中,而是读了个当时被看作铁饭碗的“幼师班”,但学业没毕业,她就决定放弃铁饭碗,外出闯荡。
她这一走,就到了广西北海。第一份工作是做餐厅服务员,端盘子。不久后,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盛发强。当时盛发强大学毕业没多久,同样是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很快,两人恋爱了,并一起创业。
在北海的一次新技术博览会上,王静和盛发强对一个折叠式旅游小帐篷充满了兴趣,决定购买专利,并且一起去江苏学习。1994年年底,两人决定开发旅行帐篷,从此与户外运动结下不解之缘。1998年,王静和盛发强决定到北京发展。一年后的1月11日,“探路者”在香山脚下两排低矮平房里诞生了。
从帐篷的设计到画版、裁剪到缝纫、印染到组装、订制订单的谈判到交货,王静都带头参与。王静手绘了探路者的第一个Logo,也缝制了探路者公司的第一顶帐篷。在所有的工作中,她更享受的是做设计师的角色,每设计出一个新帐篷,王静都兴奋不已。
“为了减少花销,我们自己平整院子,粉刷房屋,挖冲水厕所,烧暖气,还在院子里用砖砌了简单的乒乓球台。”王静回忆说,那时和几个同事在一口锅里吃饭,一个院子里生活,辛苦工作之余,在小院子里打乒乓球、跳绳、踢毽子,周末常常一起爬香山,这是当时最好的休闲娱乐。
2004年,探路者在宏福创业园修建了自己的办公楼和仓库,公司走上了规模化发展之路。往后的几年内,探路者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生产商”,创造了中国户外用品行业的两项唯一。2009年,探路者作为首批创业板企业登陆深圳交易所,这也是中国户外用品第一股。
从生产一顶帐篷,到成为市值几十亿的户外行业领军企业,王静见证着探路者的发展,也与探路者共成长。但在2007年,王静却选择退出探路者管理层,原因是为了引进外来人才,突破家族企业容易面临的人才瓶颈。
虽然暂时退出管理层,但王静从未停止关注探路者,继续成为公司研发中心的产品技术指导。最重要的是,她开始了传奇般的登山之旅,“一不留神”创下了世界纪录。同时,她也从未停止学习,她终于有时间圆自己多年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并于2016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在黑暗中出发 在光明中登顶
开始高海拔登山前,王静爬过的最高山是北京的香山。2007年一次休年假的偶然机会,她跟随登山队伍成功登顶海拔5000多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从此爱上那一座座充满挑战的高山,一发不可收拾。
2007年9月,王静攀登第一座8000米级雪山卓奥友峰时,遇到了雪崩、12级风。作为一名只攀登过5000多米雪山没什么攀登经验的“菜鸟”,王静被登山队其他成员看作“来捣乱的唯一的女队员”。
登顶前的适应训练中,王静每次都是最后一个抵达营地,高山反应强烈,行走吃力缓慢,吃不下东西。王静一路发烧,测血氧含量仅为42(正常值70左右),雪崩发生时差点被雪埋。在抵达海拔7300米的突击营地时,王静整整晚到了3个多小时,到达时已是夜晚9点钟,而队伍要在凌晨2点钟出发攻顶。其他队员都以为王静不可能继续攀登,否则可能会拖累整个队伍的登顶计划,甚至可能出现意外。
“我当时心里挺难受的,只有一个念头——我一定能走上去!”当队员都建议王静放弃攀登时,她选择了坚持。在短期的身体调整和攀登部署后,靠着顽强的毅力,王静慢慢地加快了速度,逐渐追赶上其他队员。2007年9月25日早上约8点,当其他队员抬头望山顶时,他们惊异地发现,那个原本被超越很多的捣蛋女队员竟然成为队里第一个登顶的人。
登上卓奥友,王静做到了!从那以后,王静对登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生命有了特殊的感知与理解,并开始计划着新的挑战对象——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010年春,王静踏上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行程,选择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南侧攀登。在登顶训练时,得知昔日的两名好友在攀登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时遇难不幸离世,忍着内心的伤痛和对生命脆弱的感伤,王静还是坚持登顶,于2010年5月22日晨6点零5分,登上了世界之巅,实现了她的珠峰梦。
在此后的几年间,王静先后9次成功登顶7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其中包括3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2014年,她创下了连续143天完成地球九极 7+2(指七大洲的最高峰+徒步南北两个极点)探险项目的最快世界纪录。也是在这一年,她再次攀登珠峰时遇到巨大雪崩,导致原队伍取消登山计划,但王静不甘心放弃,不久又组建了一支队伍,自助修路,坚持攀登珠峰,并首次在珠峰顶拍摄到落日的珍贵画面。而在2014年至2015年的两年间,除了王静一队,再无一人从珠峰南坡登顶。
登山的过程中,作为探路者研发中心的产品技术指导,王静总是想着如何完善并打造公司的新产品,比如高海拔连体羽绒服、登山滑雪功能背带裤,均获得德国ISPO大奖。她既是产品研发者,也是公司产品的最先试用者。
同时,在每次户外活动中,王静都强调零垃圾出行的理念。“户外本身就是环保、健康的,即使是在极其缺氧的高海拔山路中,我每一次都倡导零垃圾攀登,不在山上留下任何东西,甚至连排泄物都是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带走。”
“登山登顶通常都是在黑暗中出发。只有在黑暗的时候出发,才可能在光明中登顶,安全下山。”在王静看来,人生和登山一样,是经历一个个黑暗,又迈向一个个光明的过程。当无路可走的时候,能坚持下去,靠的是信念,靠的是胆量和智慧!只要脚步不停,距离梦想一定会越来越近。
成功没有性别之分
“任何事情的成功,没有性别之分,只有能力之分。我心中的户外极限运动和企业管理都是超越性别的。”王静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通常社会把女性视为一个相对男性的弱势群体看待,受这些束缚的影响,目前我们女性顶层管理者远远少于男性管理者。但实际上,世界上有许多束缚和限制并不是因为性别不一样,而是因为能力不一样。如果女性摆脱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勇敢突破自己,则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能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每一座8000米的雪山都有死亡率,目前珠峰的死亡率约为2.5%。而王静曾经攀登过死亡率为20%的雪山。对王静而言,每次攀登都是生与死的挑战,关键时刻都需要靠自己过硬的能力。“攀登过程中,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女性而让你三分,山顶就在那里,所有的攀爬过程都需要自己一步步用双脚实现。”
在王静看来,户外就是健康、快乐、自由、梦想的代名词,攀登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能攀登珠峰,而在于攀登自己内心那座山,但最终都是为了回归初心,回归生活。
“企业管理与登山探险看似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实际上有很多共通之处。”王静说,攀登珠峰,一步没有走稳就有可能要命,而管理企业,一个决策的失误就可以让企业关门。不管是登山,还是企业管理,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是一个人成长的核心能力。要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专业的知识技能、强大的执行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勇气。
2017年,暂别10年后,王静重新回到公司的管理层,当选为探路者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兼总裁。2018年,王静将探路者的产品定位于专业、科技、时尚。科技要素将会成为探路者的重要创新点。
“挑战还是挺大的。但我有句口头禅,就是‘多大个事儿啊’。”王静说,尽管会面临一些困难,但无论如何都要放平心态,聚焦困难,像登山那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行,相信再大的难题都会得到解决。
为了动员和激励员工,今年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天,王静组织公司全员跑马拉松,在严寒的天气下,参与的员工共有432人,完成率高达93%。这个结果在王静的预料之中。在她看来“每一位同事都值得信赖和尊重,大家在工作中能否得到重用,与性别无关,只与能力有关。”
“只要努力攀登,步步超越自己,人人都能到达自己的人生之巅。”王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