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情况。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杨睿/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韩亚聪 许真学 姚改改
六月,晋江。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闽南小城一片生机、忙碌。
晋华集成电路产业园里,一个集产业、研发、科创、商贸、居住为一体的产居科技新城雏形初现;
位于泉州环湾发展核心地带的晋江国际鞋纺城,1100多间商铺招商率达99%,打造中国乃至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产品最新的千亿级别的鞋服原辅材料市场的目标步步靠近;
在晋江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的创新创业创意园,一个个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入驻于此,福建“中关村”的美誉名副其实。
……
行走在晋江繁忙一线,喧闹中,总有些“爱拼敢赢”的气息激荡左右。
而在晋江市城市展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讲述着晋江从“高产穷县”迈向全国县域经济前十的壮阔历程。
40年前,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搞作坊、办工厂……晋江成为腾飞热土。
2001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新的十字路口,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全新的环境与挑战。
此时,初战告捷的晋江,也遭遇了前行瓶颈——“低端竞争,富而不强”。
未来之路,晋江怎么走?
一项世纪之初的探索和总结,为晋江刻下行动指南。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带着思考专程到晋江市调研。下企业、进社区、访农村、走基层,在调研中,习近平总结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思路。
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
“晋江经验”,由此提出。
这一世纪之思,引领晋江发展之潮。
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是“晋江经验”指引当地发展的亲历者。
“我们晋江人的共同感觉是,总书记给我们提出了一条战略性、前瞻性的路子,‘晋江经验’一直在指引着晋江,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刘文儒说。
始终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此为改革和发展根本方向的晋江,从2002年到2017年,GDP增长7.2倍,财政收入增长10.6倍;经济总量连续24年位居福建省县域首位;1.5万多家民营企业,每年创造着近1000亿元的产值……
变的是综合实力,不变的是热土本色——
晋江越来越成为民营实体的热土、创业创新的热土,更是人才集聚的热土。
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用纸和妇幼卫生用品制造商,恒安集团“诚信、拼搏、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正是循着“晋江经验”的道路走出。如今,恒安集团拥有固定资产302亿元,不仅在国内进行产能扩张,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其先后在马来西亚、印尼、俄罗斯、芬兰等国投资、延伸产业链。
民营企业,还看晋江。
据介绍,晋江97%以上的企业是民营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822家,已有7个超百亿产业集群(包括制鞋、纺织服装、建材陶瓷、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纸制品、新材料),其中制鞋、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
在晋江“三创园”,37岁的曾秋莎与丈夫创办的安能钢铁制造有限公司,专注比锡板研发、销售。这位巾帼创业英雄说话干脆利落、办事风风火火。
凭着自主研发、对产品进行创新、诚信经营,对大小客户一视同仁,她的安能公司取得了30多项专利技术,市场越来越宽,客户逐年增加,从初创时的步履艰难实现了如今年营收3亿元。
在晋江,这样的创业传奇并不少见,就像曾秋莎所说:“在晋江这片创业的热土,只要找准方向、‘爱拼敢赢’,就一定能成功。”
据了解,仅在“三创园”,目前就入驻企业49家(筹备上市8家),创客580人(博士102人、硕士113人),在孵企业共拥有专利193件。
走进安踏集团研发中心,几名外籍工作人员正在热烈交流。
随着晋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安踏的高端人才也呈现多元化和国际化,员工们来自美国、意大利、韩国等世界各地,高管团中拥有国际化背景和世界500强企业经验的人员比例超过25%。
观安踏可窥晋江。
据了解,晋江每年安排1亿元人才专项资金,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建立“1+N”人才政策体系。目前,晋江的博士人才集聚效应已凸显,晋江博士协会会员达551人,在晋江工作的博士人才达25人。
热土本色在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中愈发清晰。政府的引导与服务吸引了高端人才,而高端人才又成为带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点——
晋江先后建成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13家院士工作站,已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5家,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88个。
“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可托付终身”,晋江的现代化品质就蕴藏在这句流行颇广的推广语中。
如今,吸引着114万外来人口的晋江,也逐年迎来本土人才的回归。
33岁的权书娴10年前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晋江创办“玉巢燕窝”,专注燕窝销售,历经走街串巷、熬夜加工、商品积压。依靠晋江巨大市场潜力和自己的一股韧劲儿,如今,她在国内燕窝市场崭露头角,还在国外拥有了自己的“燕屋”;
29岁的晋江陈埭民族中学高中英语教师李晓婷,曾在厦门和香港读书多年,但毕业后她依旧选择回到家乡,并在业余时间以志愿者的身份,担任来访客人的讲解员;
“大女孩”蔡梦思,在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担任专职讲解员和游客中心负责人。这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传统街区,不仅生养了她,也给她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
对于不断传承发展“晋江经验”、始终保持热土本色的晋江,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而体会最真的,莫过于身在此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