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陈若葵
近日,河南省驻马店西平县小学一名老师的辞职信被刷屏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老师把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拍成照片发到家长微信群,引发了部分家长怒怼老师,称其“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家长的‘面子’,必须登门道歉,不然就告到教育局。”致使这位老师“深感惶恐”“心生魔障”“申请辞职”。
如今,“微信家长群”因其便利快捷,使家长随时能关注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已成为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老师的“群发”,既方便了家长,也给家长带来了苦恼。其实,“驻马店事件”并非个案,据广州日报报道称,2017年4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一家幼儿园的孩子因为漏做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中“晒照”批评,引起了家长不满。
老师的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家长的情绪是否过激?在家长微信群使用率极高的今天,家长和老师如何利用好微信群媒介,实现和谐有效的沟通,家校携手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对此各执己见
对于老师公开“晒”孩子成绩和在校表现的做法,家长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康岚的女儿是北京市一所小学三年级学生,老师偶尔会把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情况发到群内,也会提醒一些学生需要在某方面加把劲。虽然女儿经常被表扬,但康岚仍然不太认可这种做法。她认为,这样的家长微信群已俨然成了一个“曝光台”,孩子毫无隐私可言。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反对老师“群发”学生状态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认为,经常被夸奖的孩子会获得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容易使他们产生优越感和骄傲情绪;而经常被提醒甚至被批评的孩子也容易伤自尊;如果父母也觉得自己脸上无光,再次批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自卑感,也容易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部分家长认为,如果老师把批评和表扬直接晒在微信群里,也容易让家长产生攀比心理,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
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对此持肯定意见。一些家长直言,大多数父母关注孩子在校表现、大考小测成绩,以及孩子的成绩在班级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老师在家长群里发布这些内容,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及教育。
家长赵女士表示:“我平常工作比较忙,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说是与时俱进,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孩子的不足之处,便于我们及时从侧面教育、辅导孩子,家长无须‘玻璃心’,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进步。我觉得,家长群里的这类内容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每位家长只关注自己的孩子,尽量少攀比。家长一方面不要用成绩来定义孩子的好坏,别让孩子难堪,另一方面,也没必要把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当成自己的‘面子’,这样,家长的心态或许会平和许多。”
家长吴先生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私企供职,他从一个农村娃,通过个人的一步步努力,走出贫困的大山、上名校、直到如今成为企业的高管,吃了不少苦。他认为,一个人的自尊心都是自己受苦受累换来的,不是别人赏赐给自己的。那些好学生在“人前显贵”,必定有“人后受罪”的过程。所以,家长不应该苛责老师、娇惯孩子、维护自己的虚荣心;要真想帮孩子赢得自尊,就教育孩子努力一点、刻苦一点,用好成绩、好行为“挣”回自己的面子和自尊。
用好微信媒介 保持良好沟通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明文规定“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学生隐私,不应该随意暴露出来。其实,早在2004年,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就明确规定:“不得张榜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名次。”
老师把学生的在校状态随时发布到家长群,是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其出发点是好的。家长对某些信息有看法或不认可,更多的也是为孩子考虑,在情理之中。说到底,老师和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即把孩子教育好、使之学业有成。家长微信群是一把“双刃剑”,只有老师把握好使用“群发”的度,家长和老师之间做到相互尊重、理解、心平气和,才是用好微信媒介,实现家校良好沟通的关键。
“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作为老师,在家长群里发布一些通知,以及班上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一起探讨解决办法。除此之外,应多采用积极的态度,对孩子的努力和成绩给予表扬,不要批评某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犯了错误、没完成作业或者成绩出现明显滑坡的孩子,最好采用与家长“私信”、电话或见面等单独沟通的方式交流。因为被当众批评给当事人带来的激励作用甚小,所造成的伤害却很大,晒全班的成绩单,对成绩落后的学生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家长在群里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公开批评或是班上的落后生时,也会觉得脸上无光。所以要多表扬,慎批评;只公布满分学生名单,其他的在家长私下询问时,单独告诉对方。既让家长知晓孩子的情况,也不伤及孩子与家长的“面子”。
作为家长,应该理解老师把成绩发到家长群里的初衷是想引起家长的注意,明白自己孩子的位置,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老师的方法欠妥,家长可以私下找老师沟通,提醒老师以后别把孩子的成绩公之于众,而是单独发给自己。
家长平时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这不仅让孩子误以为老师其他方面做得也不对,从此不再尊敬老师,还可能让孩子从小学会斤斤计较,不利于其成长和学习成绩提高。如果孩子真的因为老师公开成绩受到较大的伤害,家长有责任教会他们正确对待成绩,直面问题和困难,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将责任全部推卸到老师身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雷雳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当老师的教育方法有缺陷时,家长可以跟孩子分析,平等交流,这有助于训练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校是孩子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参与者,但家庭教育并不是在孩子入学后就可以放松。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以身示范。只有两者互相沟通,互相理解,相互包容,才能形成合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老师其实是角色互补的,两者应是合作与欣赏的关系,这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是最有利的。”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相关链接
国外老师如何公布学生成绩
在美国,成绩是学生们私密的事情。入学时,学校会给每个学生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私人信息数字,即学生的ID号码。老师公布的学生成绩单上,不出现学生的姓名,只有两部分数字:一是学生的成绩,另一是学生的ID号码,学生会根据ID号,在成绩单上找到自己的成绩。
美国这种公布考试成绩的方式,既满足了好学生的骄傲心理,如果自己考得好,完全可以把这个喜悦和家人及好友们分享。同时也满足了考得不好的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可以让他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成绩,下次努力考得更好。
如果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成绩,或者验证孩子的成绩,老师会很热心地告诉家长,但老师绝对不会把别的孩子的成绩告诉他们。美国的班级通常不排名,每一位美国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成绩也属于学生隐私。比如日本的公立学校,不计分数、不作排名,成绩只是学生自己的事。在法国,成绩只有学生本人和家长知道。香港学生的成绩作为绝对隐私,受法律保护,学校要披露学生成绩必须获得学生的同意。2007年香港理工大学不慎泄露2万多名学生成绩单,校方为此关闭学校电邮系统,向隐私专员公署提交备忘,并郑重向学生道歉。
老师对家长的印象影响孩子成绩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老师对父母参与度的评价,可以准确预测孩子的学业和社会成就。
密苏里大学教育学院Keith Herman教授说:“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老师的看法,甚至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潜在看法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些发现显示了家长与老师建立关系的重要性,而通过一些方法提升老师与所有家长建立好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研究发现,如果老师与家长有良好的关系,或者认为这些家长是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的,老师就可能对这些孩子倾注更多关注,或者为这些学生付出更多努力,而孩子也会表现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好的学业成绩。如果老师认为父母忽视孩子的教育,这个观点可能会影响到自己跟孩子和家长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