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风港 李孟洋
驻守在江苏省徐州市东郊的空军某部导航台,一个小院三个兵,常年担负着返场战机的着陆导航任务。建台半个多世纪以来,有近30年的时间导航台被2000多亩苹果园包围,驻台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故事在徐淮大地广为流传;随着徐州城市建设的重心东移,当年的苹果园如今已高楼林立,“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故事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驻台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优良传统,依然在进行着接力式的传承。5月上旬,笔者慕名前往该导航台,探寻他们在新时期、新环境下传承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的感人事迹。
现任台长陈伟,身材高大的山东人,四级军士长。说是台长,但可能算是军中最小的“官儿”,手下仅有两个兵。当我们向他探寻当年台里官兵“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故事时,陈台长颇有几分自豪地打开了“话匣子”:
“听老台长讲,过去我们台是三间两层小楼,周边都是老百姓的苹果园,果熟的季节,挂满苹果的枝丫伸展到了我们小楼二层的窗户,想吃苹果足不出户伸手可摘,但是台里没有任何官兵私自摘取苹果。导航台官兵‘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
导航员空军中士陈成耀没等台长讲完,就抢过话茬儿:“我们台长总给我们讲当年老台长流传下来的‘鸟儿踩落的苹果’的故事。当年,一位果农老大爷来台里说自家的苹果树上有176个苹果,现在少了一个。老台长刘自安听后立即派人去了解情况。后来,三个战士从果树下的草丛中找到了这只熟透了的、被鸟儿踩落的苹果,交还到大爷的手中。”
“鸟儿踩落的苹果”的故事已经讲了32年,“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故事随着果园改建为商业街也一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车水马龙的闹市与庄严肃静的军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现在苹果园没有了,你们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优良传统,又是如何传承的呢?”笔者追问。
陈台长若有所思:“人民军队有南京路上好八连露宿街头不扰民的优良传统,我们作为远离连队、靠自我管理的分散小台站,树立军人的良好形象、为军人荣誉争光的自觉性更为强烈,我们的一言一行驻地百姓都看在眼里,他们看到的不是我们台里的三个兵,是人民军队!”
“果园虽然不在了,但‘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故事还在。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信念,已根植在我们心里。我想起了去年运干果的车……” 导航员下士郑天星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去年大概也是这个季节,傍晚7点钟,一辆运输干果的三轮车在离导航台不远的一条水泥马路上侧翻了,干果在路面上撒了好几十米。台长发现后立即向连队报告,并请求出动支援。得到连队批准后,我们台全员出动,自带扫把、铁锹和车主夫妇一起,干到快9点才回营。车主跑了好远给我们买来了饮料,还拿了干净的干果要送给我们,我们坚决不收,说声谢谢就撤了”。
“急百姓所急,帮百姓所需。我们台驻守在百姓的土地上,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连队也是这么教育和要求的。去年冬天,因地方工程施工误将附近食品城一段饮用水管损坏,近10家商户日常用水断流4天。无奈之下商户只能向距离最近的我们求助。得到情况报告后,连队领导当即给我们下达了全力支援保障的指令。我们三人轮流用台里检修设备的小三轮车,用保障台里生活的水桶给老百姓接水送水。苏北的隆冬风冷路滑,大家争着抢着送,一天两次,送水的路上温情暖暖……”刘台长意犹未尽。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看到了三个导航兵脸上露出的微笑,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台长陈伟应声起立,和我们简短话别后,立即招呼他的战友投入到战备设备的检查维护中。笔者道别辞行,再回首,蓦然发现三个庄严的军礼在为我们送行。
夕阳的余晖映衬着他们年轻的脸庞。远处传来战鹰地面试车隆隆的轰鸣,与耳边嘈杂的城市噪音交相混响,这是一首澎湃而又和谐的城市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