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梁建强
几捧西地那非粉,几捧玉米粉,在脸盆里混合搅拌后,装入胶囊,精美的包装盒上堂而皇之地标注上具有“壮阳”“补肾虚”等功效——这样没有正规生产厂家、没有准确生产日期、更没有经过相关质量检测的“保健品”,竟通过网络销往20多个省份。
小作坊里加工成的“三无保健品”,在网络平台为何能够畅销甚至成为“爆款”?
公安机关追查发现,这批假药购自一家拼团购物APP中的店铺——“猛男天堂”,店主为山东人王某。近期,警方经过持续调查及布控,将王某成功抓获。专案组追踪发现,一条涉及湖北、河南、山东的制假、售假链条已经形成。
警方顺藤摸瓜,在一个制假窝点,办案人员抓获了涉嫌制造假药的“上线”王某敏,并查获了半成品假药胶囊1万余粒。据王某敏供述,他以每25公斤1万元的价格,从武汉先后购买了75公斤西地那非粉末。在湖北,警方锁定了西地那非的来源;在位于郑州的王某敏的生产窝点,警方查获半成品假药胶囊1万余粒;此外,山东招远警方从销售产品的王某的销售仓库中,查获了假药成品10万余粒,涉案总价值预计超过500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刷单”让销售量“虚高”,是犯罪嫌疑人招揽生意的重要方式之一。警方调查发现,王某在拼多多上开设了多家网络店铺。为了让更多客户能在检索时看到自己的店铺,他先后投入近8万元“刷单”,将商品变成了“爆款”。借助“刷单”伪造销量,王某的生意有了明显起色。
社会问题专家、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作为网络销售的平台方,必须把好‘准入关’,对于涉及药品、保健品的相关店铺要严格审核相关的资质。”尚重生说,对于发现存在“刷单”、售假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店铺,处罚也应该更有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