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性别歧视性用语说“不”。
中国妇女报发布性别歧视类禁用词。
编者按
在社会生活和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一些流行词汇,包含着或隐或显的性别歧视。本文作者利用百度、360、搜狗、清博4大网络平台对性别歧视词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发现性别歧视词汇的使用依然频繁,用户已对部分词语产生依赖性;微信朋友圈不欢迎性别歧视词汇;主流媒体使用的态度更为谨慎;随着时代变迁,性别歧视词汇的含义及使用频度也在发生变化。就治理性别歧视词汇的有效办法,作者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 谢威
在社会生活和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一些流行词汇,包含着或隐或显的性别歧视,应对其使用加以规范。媒体对公众观念起引导作用,因此,禁止媒体行业使用性别歧视词汇更有利于营造尊重女性的社会文化氛围。
据此,中国妇女报于2017年7月首次发布了性别歧视类禁用词。包括“剩女”“XX婊”“破鞋”“事业线”“二手货”等歧视女性的词语、短语以及有性暗示的词语;禁用“直男癌”“剩男”“娘炮”等歧视男性的词语。禁用词发布后引发媒体的广泛转载和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尽管不使用对女性/男性含有歧视或侮辱性的语言越来越成为媒体行业以及社会大众的共识,但不可否认,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性别歧视类禁用词依然泛滥。对其传播路径及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则有益于对这些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门别类的监管与引导,为整肃网络环境提供借鉴。
性别歧视类禁用词的使用依然频繁
网络已成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考察性别歧视类禁用词在网络中的使用情况,可以用来观察性别歧视类禁用词的传播土壤。笔者选取歧视女性的词语、短语以及有性暗示的28个词语展开查询,分别在百度新闻(以下简称百度)、360新闻(以下简称360)、搜狗微信频道(以下简称搜狗)、清博大数据微信收录平台(以下简称清博)等4个平台进行搜索。
在这28个词语中,除“内人”和“X娘们”在4个平台中均无法准确统计外,百度中也无法准确识别“卖淫女”和“卖淫”的区别。因此实际统计25个词。它们在百度中共有890192个记录;360中共有761258个记录;搜狗中共有158399个记录;清博中共有24452个记录。可以说,这些性别歧视词汇的“市场”十分广阔,基本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语不可回避的部分。对比在百度、搜狗、清博三个平台上排名前5位的词汇,可以发现“小三”“剩女”“XX婊”“妓女”“事业线”是使用最为频繁的歧视性词汇。
各媒介平台中性别歧视词汇的传播特点
通过跟踪不同媒介平台中性别歧视词汇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不同的媒介平台中呈现性别歧视词汇的方式及使用频度有所不同。
——微信朋友圈不欢迎性别歧视词汇
由于微信文章阅读量的80%来源于二次传播,阅读量“10万+”是对一篇文章是否受欢迎的习惯性数据关口。笔者通过清博对“10万+”文章的统计发现:除“小三”“XX婊”“妓女”“老女人”“骚货”“悍妇”“剩女”以外,其余18个词在清博收录的“10万+”文章均没有体现。通过与其他媒介平台的对比可以发现,微信朋友圈不欢迎性别歧视词汇。这是因为以熟人为社交主体的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中,分享文章往往是具有身份感介入的,多多少少可以被熟人用作评价一个人文明素质和素养的指标。这从侧面印证了加强网络监管对减弱性别歧视词汇使用的作用。
——主流媒体使用性别歧视词汇的态度更为谨慎
在这25个词中,除“妓女”“三陪小姐”“二奶”“二手货”等4个词百度收录条数大于360外,其余21个词,360收录的条数都大于百度。笔者认为,形成以上情况是由于两个搜索引擎收录对象不同造成的。百度收录的主要是机构类媒体,而360主要收录的是自媒体。两个平台相比可以看出,机构媒体在使用性别歧视词汇时更为谨慎。
——部分词语使用泛滥,用户已对其产生依赖性
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某些词语逐渐成为“专有名词”,并产生了“用户黏性”。如“剩女”这个词,其产生之初就是对城市大龄未婚单身女青年的专门指称,也是一个网络新词汇,其似乎已具有约定俗成的含义。目前尚难以找到可以有效替换的词汇。“剩女”一词在各个平台中使用都极为广泛,如:新浪新闻的《在中国,“剩女”是个伪命题》,甚至连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在撰写文章时也无法规避,如搜狗收录的 《“剩女”与单身浪潮》。可见,禁止使用性别歧视词汇的同时,也需要逐渐推广具有正向意义的性别词汇。
——随时代变迁,性别歧视词汇的含义及使用频度也在发生变化
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词”横空出世,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其使用率明显高于同意的“老词”。如“小三”和“二奶”,其标签对象基本一致。但“小三”说法明显晚于“二奶”。收录数据显示“小三”的使用频度明显高于“二奶”。此外,“事业线”“胸大无脑”都是近几年兴起的词语,两个词的使用频率在25个词中均排名靠前。
仔细对比还可以发现,如“妓女”这种古已有之、流传时间较长的词语,作为关键词出现时多是历史类文章为主,很少发现直接利用其进行侮辱性描述的使用方法。另如“贱内”一词,在四个平台的数据分别是百度(410)、360(1110)、搜狗(499)、清博(83),使用数量相对较少。短语类的俗语,比如“头发长见识短”“好男不跟女斗”“最毒妇人心”等虽然歧视性质非常明显,但从百度和360收录的情况来看均排名靠后。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歧视性词汇甚至已经在逐渐退出使用,比如“破鞋”“狐狸精”“二手货”“母老虎”等词汇。这些词语之所以退出,部分是因为新的网络词汇替代了其性别歧视的引申义,比如“破鞋”往往被“公交车”替代,“狐狸精”往往被“心机婊”替代。因此,研究这些词汇进入使用和退出使用的机制,也可以为实现有效监管提供借鉴。
如何治理性别歧视词汇
随着公众性别平等意识的不断提高,性别歧视词汇的使用频率、使用范围均大大降低。尽管如此,形势依然不能乐观,毕竟“新词”迭出。据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首先,媒体行业应加强自律,增强性别平等意识,提高对性别歧视词汇的甄别能力。无论是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传播单位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广性别平等意识。要在行业内形成尊重女性的普遍共识,让更多媒体参与进来,使尊重女性为全社会所认同。媒体人应加强学习,认识性别歧视词汇对特定人群的伤害,提高对性别歧视词汇的辨别能力,不可为博眼球赚阅读量而贬损他人。
其次,在网络主管部门和平台机构设置性别歧视词汇敏感词库,通过技术手段过滤热点中的劣质信息。网络主管部门和平台机构在热点中过滤劣质信息,势必在源头上掐断禁用词的影响范围。加大处罚力度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之一。诸多案例表明,一旦涉及侮辱女性,无论是政客要员还是企业大鳄,引咎辞职甚至担负法律惩罚是其应得的惩罚。
最后,进一步加强网络实名管理,让网络环境晴朗起来。正如朋友圈不喜欢性别歧视词汇。网络实名制或可大大增加发布和传播性别歧视词汇的道德成本,让“键盘侠”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