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性别、产权性质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
作者:许晓芳 沃健 方略
CEO作为公司最高决策者,控制着资源配置权及处于核心地位的投资决策权,性别作为其最重要的个人特征之一,会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CEO性别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女性CE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同时,CEO性别未对公司的过度投资倾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拓展了现有高管背景特征和公司投资行为方面的研究,对于认识公司不同性别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以及不同产权制度对微观主体或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来源:《财经论丛》2018年第4期
《农村青年离婚“女性主导”现象及其形成机制》
作者:卢飞 徐依婷
本文基于四川省S市5县(区)农村离婚案例的调研分析显示:农村离婚呈现出农村青年女性主动离婚事件增多,女性提出离婚主因是经济因素,女性注重个体体验、对男性不良习惯行为容忍度降低等新特征。这种“女性主导”现象形成的主要机制为:农村婚姻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使得女性在婚姻市场中掌握着话语权;乡村传统文化习俗消解使得农村再婚女性“去传统化”和“去污名化”;现代性的社会情境改变了农村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使得部分女性敢于摆脱束缚并把离婚想法付诸行动。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农户的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如何影响农地流转决策》
作者:李宁 蔡荣 李光勤
为考察农户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利用CHIP2013年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在不同非农就业区域存在农户成员间的性别与代际分工组合,从而导致农户总体层面的非农就业区域选择对农地的流转决策产生异质性影响;在近期农户总体层面上,农户外出从业总时间不会影响农地流转,但本地非农就业总时间则会显著正向影响农地流转供给;成员性别差异上,成员各自的外出从业时间不会显著影响农地流转,但在本地非农就业上,相较于男性劳动力,女性的劳动时间则会提高农户转出农地的概率,而在对转出面积的影响上则无显著的性别差异;代际结构上,子代成员中的男性比女性、父代的女性比男性更能影响农地供给。同时,在父代成员的性别分工上,非农就业区域对农地流转具有的异质性作用,要显著于子代成员性别分工上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来源:《公共管理学报》2018年第2期
《身体书写、性别隐喻与族裔想象》
作者:邱婧
少数民族女性诗歌是中国多民族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事实上,无论是女性诗歌,还是少数民族诗歌,都在当下的文学研究中有着边缘化的处境。然而,1980年代以来的新诗中,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容小觑,先后涌现了不同民族和代际的诗人诗作。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将少数民族女性诗歌书写的“民族性”作为衡量或者批评的尺度,从而将其按照有无“民族性”进行分类。本文认为,从多民族文学的向度重新审视作为群体书写的少数民族女性诗歌,可以更加丰富多元地解读其创作特性,从而深入考察中国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多面性。
来源:《扬子江评论》2018年第2期
《构建男性:近代“男界”一词流变考(1905—1935)》
作者:李小东
近代报刊上出现的新名词“男界”,由女性创造。女性、男性,以及性别上较为中立的舆论都使用“男界”一词,并借此尝试构建男性的社会形象。本文指出,在“男界”一词的使用过程中,女性使用“男界”一词较男性为多。最初女性将“男界”引为妇女救亡图存运动的“同盟军”,为数不多的男性使用“男界”,则没能完整地从男性角度构建男性社会形象;其后女性通过“男界”,构建出了既是同盟军又是超越对象的男性社会形象,而男性则多戏谑地处理该词。最终,性别上较为中立的舆论,特别是商业广告开始广泛使用“男界”一词,将“男界”一词中所蕴含的性别构建的张力加以消解。考察“男界”一词的流变,有助于从概念史角度,探讨近代社会借由“男界”一词进行构建男性的尝试。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