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21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治理 李慧:用现代农业带动姐妹致富 乡约珍珠海岸给喜欢冒险的姑娘说媒 “整合式”产业扶贫的有效探索 党员志愿者为空巢老人采春茶 “铁杆庄稼”发新芽  高产油茶助脱贫 三个“女将”搭班子 激活一个村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慧:用现代农业带动姐妹致富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茹希佳

“在我们村里,大伙都能通过劳动富起来、好起来。”李慧说。

在江苏省徐州新沂市草桥镇,提起李慧,很少有不知道的。这位担任十多年村干部、现任草桥镇纪集村妇联主席的“60后”,早在2001年就牵头成立了新沂市第一家女性主导的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妇女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地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扶贫楷模。

纪集村水清土肥,蔬菜种植是村里的传统产业。20世纪90年代,李慧就开始在村里种植蔬菜。但与老一辈人不同,她将目光投向了设施农业,率先在村内建起了5个地温式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成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于她善于洞悉市场变化,5个大棚第一茬黄瓜就卖了3万多元,全年销售收入超过8万元。当时,农民用传统方式种植蔬菜,每亩收入才1000元,李慧的成功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以后,李慧加大投入,扩大种植规模,到了2000年,她的蔬菜生产基地已经从当初的5亩地发展到了50多亩连片种植,年蔬菜销售额近百万元。

李慧深知,发展现代农业,单打独斗成不了大气候。2001年3月,她创办了新沂市首家村办合作社——新沂市巾帼有机蔬菜合作社,把村内有种植意愿的留守妇女集中起来,邀请技术人员对她们进行统一培训,手把手传授她们种植技术,并吸纳年龄较大的老年妇女到合作社务工,指导她们进行田间管理。

村里的留守妇女原本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致富无门,大多数家庭过得并不宽裕。李慧组织生产,很快就让她们尝到了甜头。当年,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的1000多亩无公害蔬菜被出口企业收购一空,平均每亩效益是过去的5倍。合作经营的姐妹们人均收入增加了5000多元,入社社员平均年收入达1.5万元。

“真没想到,有人教技术,有人教管理,还有人帮助卖菜,卖出了钱,我们一分不少,算是太划算了。”村里留守姐妹们都对李慧十分感激。

在推进蔬菜标准化种植的同时,李慧寻求新的发展方向。2015年,李慧试种了180个大棚的菊花和4个全自动智能连动棚,每年生产的鲜切花出口到日本、韩国,销售额超过100多万元,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鲜切花出口基地。

十多年来,李慧领衔的巾帼有机蔬菜合作社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社员已经由当初的20多名发展到4264名,其中,妇女占90%;生产基地扩大到2.5万亩,带动周边农民发展有机蔬菜5万亩,成为市级巾帼示范创业园。合作社还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受到团中央、农业部联合表彰。

致富不忘乡亲。村民遇到困难,李慧总会及时伸出援手。村民池冬梅家中有两个孩子,大的上高中,小的上小学,丈夫身体不好,家庭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池冬梅一人身上,日子过得非常拮据。李慧上门动员她种植鲜切花,并把自己的2个大棚先免费承包给她种植,亲自教她种植技术。经过两年时间,池冬梅承包的2个大棚每年增加收入近5万元,家庭生活逐渐好转。

“一些村民遇到自己过不去的坎,在大家帮助下也一定能过去。”李慧介绍说,在纪集村,像池冬梅一样的贫困户共有80多个,针对不同家庭存在的不同情况,李慧将全村划分出扶贫专区,依托项目拉动,从2015年至今,纪集村已有40余个贫困户脱离了贫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