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4月19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这个春天,“她们”在等你 《北京女子图鉴》:缺乏共性,难有共鸣 孟璐璐,用皮雕赞美新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璐璐,用皮雕赞美新疆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江平

■ 秦金俐

“我要搞个马背民族的皮雕博物馆,再现新疆马背上民族最古老的皮具文化,把新疆的西域文化立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新疆有这样一群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4月6日,喜欢用皮雕赞美新疆的“90后”萌妹子——孟璐璐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她这几年想做的事。

“铛、铛、铛……”初见孟璐璐时,她正在乌鲁木齐市七坊街的工作室里聚精会神地用尼龙锤,夯打着手中的皮具。美丽的塔吉克族女孩笑容灵动,凶猛的驯鹰根根羽毛毕现……在孟璐璐位于乌鲁木齐七坊街的工作室里,到处是她用牛皮手工雕刻出的具有浓郁新疆特色的作品,这些图案因为质感强烈,显得异常逼真。

经过5年的打拼,29岁的孟璐璐已经把在新疆鲜见的皮雕艺术做成了事业。最近,她正忙着设计“马背上民族”皮雕作品系列,有馕具、碗袋等,再现新疆最古老的皮具文化。

在中国最具人气的大型综合性“设计师社区”——站酷网上,孟璐璐的作品已经有超过100万次的点击量,她将每件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拍成图片,放在网上展示。很多粉丝都是看了图片后,被她的作品所吸引,开始定制产品的。

这个看似娇小柔弱的姑娘,心里装着一个很大的梦想,“我想把新疆少数民族的马背文化,融入我的现代皮雕艺术中去。”为此,她专门从伊宁市精心挑选了三幅马鞍扛回家,并向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创作大师学艺半年多。

孟璐璐选择做皮雕是因为小时候的情结,那时一家人生活在伊犁,姥爷常赶着马犁地,马身上的皮套具是妈妈做的。做套具时,妈妈会把印花铁模烧红,然后烙在皮子上,皮子上就出现了好看的图案,多是如意纹、鹰纹等花纹。她从小学习国画,大学又学的是设计专业。5年前,她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皮雕画,“感觉很亲切,虽然比小时候见到的东西更精美,但很多方面都很相似。”

孟璐璐说,当时她就很激动,觉得这是一项可以做的事业。于是,她毅然辞职成立了工作室。

皮雕,不同于版画、国画,它需将想法立体呈现在皮具上,雕刻者不仅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更需创意和耐心。最初,孟璐璐根据视频学习,因为从小的美术基础,她对艺术的感觉不错。但即便如此,她也不敢轻易下手。用于皮雕的牛皮一张很贵,甚至上万元,一旦雕刻出错,是无法挽回的。

孟璐璐说,每一件皮雕作品都融入了作者的创意,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她把设计用在很多生活用品上,比如钱包、家具、车上用品、民族乐器包装袋等,发到网上接受私人定制。创作一幅作品不容易,有时要花几个月时间。

4年前创作的“驯鹰青年”是孟璐璐第一次用一整张牛皮创作的大作品,为此她翻了很多关于哈萨克族民俗的资料,看了不少纪录片。一方面为了深入感受驯鹰文化,另外也为了找到一个神态、眼神等能完美体现人物特点的形象,既要符合大众审美,又要能体现出新疆人的性格特点。这幅作品花了3个月完成。“那3个月,脑子里全是这个作品,干啥事都想着该怎么创作。”她说。

孟璐璐留给朋友们的印象,不是埋头在皮革前画画刻刻,就是拿着工具敲敲打打。有人觉得,她把花样年华浪费在这些“臭烘烘”的皮革上,不值得。但她却认为,“皮雕带给我精神上的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她说,从刚开始的收支平衡到后来的盈利,她的事业逐渐有了经济保证。如今,她还投入公益,把自己设计制作的“雪豹”图案钱包进行拍卖,筹到6000多元,捐给新疆雪豹保护组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