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改改
“报警人称被其老公打了,请出警民警了解情况,如存在携带凶器、掐脖子等暴力倾向的一律拘留,如情节轻微,必须当面告诫(书面法制告诫),防止事态恶化,出警情况请及时反馈。”4月7日晚11点30分,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的“反家暴联动工作微信群”里,“联勤情报研判”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消息还附上了报警人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并@了片区民警。这距离报警人拨打110电话,仅过去29秒。2分钟后,出警民警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对男方进行了告诫,双方和解。
4月8日上午9点37分,相关街道的妇联干部李双在群里反馈了后续跟踪情况:“报警人称因为丈夫喜好玩游戏,不管家务、小孩,说了他几句,丈夫动手打了她。社区妇联询问报警人现在需不需要社区妇联干预?报警人称暂不需要社区妇联干预,夫妻二人先自己解决。”
不出12小时,公安与妇联联手应对了一起家暴警情。“快”,如今成了江干区处置家暴警情的第一个鲜明特点。这主要得益于两部门整合资源,协同发力,形成规划机制,确保了家暴警情处置落地。
2017年3月,江干区公安分局、区妇联联合制定了《依法处置家暴警情的工作意见》,成立了江干区联合处置家暴警情工作协调小组,并共同组建了家暴警情处置微信群,群内包含分局情指联勤中心、派出所接处警民警,以及区、街道妇联工作人员,目前,共有173名成员。
公安分局接到家暴类报警后第一时间同步推送微信群→派出所民警、妇联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收到响应→同步出警、共同处置,这一快速反应流程,大大提升了家暴警情的处置速度。
而民警到现场后如何处置家暴警情,一直以来都是网友关注的焦点。“家暴类报警制定三级惩防机制,‘第一次告诫、第二次传唤、第三次依法拘留’。”江干公安分局情指联勤中心指挥长缪尔辉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但若遇到家暴违法嫌疑人有持凶器等施暴行为的,一律依法拘留。
“三级惩防机制,极大地震慑了日常有家暴倾向的人员。”缪尔辉说。惩防机制实行一年来,江干公安分局共出具家暴告诫书667份,依法传唤127人,行政拘留5人。
惩戒不是目的,把家暴控制在萌芽状态,更是人们希望看到的。在翻看缪尔辉的微信工作群时,记者发现有一个名为“熊猫关注”的工作群。细问之下得知,通过警情梳理、社区排摸、实地走访,全区根据家暴警情次数、造成伤害程度、公安处罚等因素进行家庭分类定级。
对因家暴重复报警3次以上或者因家庭暴力被公安机关处罚的、未报警但曾经家暴造成受害者重大人身伤害的列为一级关注,即所谓的“熊猫关注”;因家暴报警3次以下且未因家暴被公安机关处罚的,或曾有家庭暴力行为但未报警,取得受害人谅解的,列为二级关注;有突出家庭矛盾隐患尚未报警的家庭列为三级关注。
“对于一级关注家庭,社区妇联干部和社区民警会联系辅导,定期走访,有条件的甚至开展了对施暴者的心理矫治和对受害人的心理辅导。”江干区妇联副主席张秀霞说,而二、三级家庭则由妇联干部定期联系,积极化解家庭矛盾,必要时可联系公安机关共同调解,有违法行为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
透过一组数据,对江干区家暴管控的效果可知一二。自2017年3月以来,江干全区接报家暴警情774起,同比下降31.9%,其中2次以上的家暴类重复报警43起,与2016年同期93起相比,同比下降53.8%,2018年以来接报家暴警情67起,同比降幅达60.1%,家暴类重复报警零发生,未发生因家暴因素引发的恶性案件。
在联动机制中,还有重要的一环是“析”,即定期对家暴警情处置进行分析研判,根据家暴案件发生的起因、影响因素、次数,以便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干预和服务机制。
“分析研判,对我们开展工作很有帮助。”承接了江干区妇联“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项目的雅歌婚姻家庭咨询中心负责人俞丽莉说,“比如,有的街道婆媳矛盾引发的家暴较多,我们侧重于婆媳相处课程,有的街道孩子教育问题引发的家暴相对较多,我们则多设育儿课程。”
“滴滴”,张秀霞手机里的“反家暴联动工作群”又收到了新消息,新一轮的家暴警情处置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