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情要处理时,曹树荣(中)、傅晓丽(左)、李晓玲(右)常集合到某人家中商讨。 (任然/摄)
蜀汉路152号院全景。 (任然/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任然
两幢七层小楼,5个单元门,一棵大榕树,一个小院坝,横竖100米长宽——
这样“一眼就能看到边际”的小院,在四川成都的市区有上千个,可这座位于蜀汉路的152号院,“每年迎检两三次吧”,小院负责人曹树荣说。
9年来,152号院没有发生一起被偷盗、物品遗失等安全事件,没有一起邻里纠纷,不存在物业费拖欠等情况,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大榕树下的院坝常有欢声笑语,邻里间的互助故事时常都在发生。
“原来乱得很,9年前成立了社区自管小组后,才大变样。”刘大姐是152号院的老业主,19年前,院子新建没多久就搬了进来。
“有了自管小组,大家交钱自己管,物业费每月每户仅30元,近几年还有了盈余,年底每户都收到了红包……”唐大姐说,“自管小组真的好。”
如今,这是152号院63个住户的一致评价。
152号院楼栋间,银杏树、桂花树、海棠树……树木枝繁叶茂,杜鹃、栀子花、玫瑰花……绿植姹紫嫣红,近20年的老楼面,在花草树木之中显得生机勃勃。
在成都,老院子有老门卫是“标配”,152号院门卫是李大爷和两位婆婆,他们很少闲着,1单元1楼的业主刘大姐评价他们,“见脏就扫”。
于是,院里地面上难见一张纸片,角落里没一点垃圾。四个花坛边缘的白色瓷砖,总是锃亮。楼梯旁的木质扶手总干干净净。
习惯了小区的整洁,有客人进院子,有时瓜子皮随手扔地上,刘大姐看见了,站在屋子里,隔窗就喊:“注意点哦,瓜子皮皮捡起来。”
李大爷和两位婆婆说,已经把152号院当自家院子,“因为这个院子人好,管理好。”
152号院社区自管小组自2009年成立,每两年换一届,至今已换到第四届。
第四届自管小组由曹树荣、李晓玲、傅晓丽三位女性担纲。
让居民服气的自管小组
今年64岁的曹树荣,是152号院自管小组组长,去年院子被评为五星级院落的过程,是她最为津津乐道的事情。
“我们院子太老,本没有资格评级。”曹树荣讲述,爱卫会评级小组一大拨人,路过院子,看到里面葱翠,就走了进来。转了一圈,就给评了五星级院落,“我还记得,他们负责人说,太干净了,旧自行车棚,已久没使用了,但都非常干净,连一丝蜘蛛网都没有。”曹树荣很得意地说。
“我们得五星级院落,名副其实。”曹树荣夸152号院,就像夸自家孩子。而说起自管小组的故事,更是滔滔不绝。
152号院本名为日月商住楼,2009年原有物业公司撤走后,在黄忠街道和金沙公园东社区的建议指导和居民的支持下,成立了社区自管小组,曹树荣原是成都市铁路局的工作人员,那年刚退休,便被居民们选为了自管小组成员。一干,就干了四届。
业主曹中晏觉得曹树荣“是非分明,敢说话,能干事”,他仍记得当年因原有物业公司管理不力,小区常发生电动车被盗事件,而小区中唯一的小空地上,常年堆满垃圾,臭气熏天。居民们对物业公司有怨言,但大多数人都冷眼旁观。曹树荣却第一个站了出来,大声告诫物业公司要查清盗窃事件,公开各项管理措施,否则将联合业主对其进行抵制。
曹中晏,今年75岁,曾是四川省某县人大代表,目前也是152号院所在的成都市金牛区人大代表。自管小组成立时,还成立了监督小组,曹中晏便被居民选为监督组长,主要负责对自管小组工作的监督。
自管小组成立前期,关于人选,社区也曾咨询过曹中晏的建议,他便推荐了曹树荣,还推荐了全职妈妈傅晓丽。
今年四十余岁的傅晓丽,是现自管小组三位女性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同曹树荣一样,早在第一届自管小组成立时,就被居民们选为小组成员,居民们评价她“大专毕业生,文化素养高,很随和”。
早在物业公司驻152号院时,傅晓丽是其单元楼的业主代表,与物业公司人员较熟悉,常代表居民们与物业公司沟通,要服务、提建议。
在自管小组中,傅晓丽主要负责会计工作。“几年来,话不多,认真负责。” 曹宗晏说。
与曹树荣同龄,现自管小组的另一位女性李晓玲,原是一名公务员,2013年被选为自管小组成员。
此前,在一次业主大会时,李晓玲就某一事项进行了发言,大家发现她“思路清晰,坚持原则,有头脑”。
进入自管小组后,一次深夜隔壁小区的小偷翻墙进入152号院,佯装是客人要出院门时,正是她和李大爷不断与其攀谈,稳住小偷的同时报警,最终配合民警将其抓获。
“这三位女性各有特点,但她们也有共同点,就是很热心,不计较。” 曹中晏说,居民们推选她们为大家服务,基本上是公益性,她们不推脱还一直尽责尽力,全心全意。
最初,自管小组有5个人,其中还有两名男性,“可能正是因为不太尽心,换届选举时,得票率低,便退出了。” 曹中晏说,目前的三位女性把院子管得越来越好,“我们服气,也是大家的福气。”
社区的自管标杆
至今,152号院建立自管小组时的一连串事件,都让黄忠街道金沙公园东社区党委书记陈军仲印象深刻。
9年前,陈军仲已在社区工作,她记得,当时,152号院与所驻物业公司矛盾激化,在社区介入后,最终决定,物业公司撤走,建立自管小组。
自管小组在物业公司撤走没多久后便在仓促中建立,人选来自业主推荐,5个单元楼各有一个代表,组成自管小组。但因为某些组员不尽责,造成组员间不和,半年来矛盾不断,社区问题没有解决。
2009年7月24日,社区组织152号院召开业主大会,通过严格规范的投票选举方式重新选举出了自管小组成员。
7月25日,152号院便忙碌起来,新选出的组员们亲手开始整理院落唯一的院坝,清理垃圾、拉河沙、和水泥、铺地面,在小组成员的示范带动下,居民们也纷纷加入进来,不到一个月时间,原来的垃圾堆焕然一新,成了整洁平整的小广场。
因为院坝的中间有一棵大榕树,绿叶盈盈时能覆盖住整个院坝,新建的自管小组为这个小广场取名为“榕乐园”。
当时,陈军仲心里吃下定心丸:“这一次,成了!”
果然,2009年元宵节,自建小组在“榕乐园”开展了包元宵活动。国庆节又开展了“70年大庆小联欢”活动,原本“脏乱差”代表的小院,一下子整洁热闹起来,引起了周边多个院落的翘首观望。
如今,在陈军仲眼里,辖区内24个小区,35个院子中,共有8个院落成立了自管小组,而152号院是让整个金沙公园东社区最省心也“最拿得出手的”。
“152号院不是第一个成立自管小组,但是成效最显著。”陈军仲说,当年正是在其他院子成立自管小组的基础上,指导152号院建章立制,成立自管小组。如今,其他院子的自管小组仍需要社区不断的介入,进行指导协调,但152号院“一直自管自制,自我运转良好”。
陈军仲总结,152号院自管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其自建的制度切实规范,组成人员严格遵守、尽职尽责,而组成人员便是在这些制度中产生。“如此,制度和人,形成良性循环”。
但她认为,152号院自管模式成功的核心要素还是人,因为制度由人制定,需要组成人员来严格遵守,制度也需要居民来支持完成和监督,“何况这样的制度并没有强迫性和实质性压力,基本上靠执行人的自愿自觉。如果有人不遵守,就无法良性运转。”陈军仲说。
“我们的制度也不多,而且是大家共同制定,遵守起来不难啊。”曹树荣介绍,“最主要的有业主大会制度、财务制度和门卫制度。”
“业主大会制度从2009年选举开始,便坚持了下来。”曹树荣说,除了每两年一次进行选举时召开外,每年也要召开业主大会一两次,“有关小区的大小事项,我们都不做主。大事项,召开业主大会共同决定。小事项,召开代表大会,听取大家意见再决定。这样形成的办法,执行起来就顺畅。”
由此,物业费收多少?停车费收多少?一户一水表的改造是否要进行?绿化怎么搞?……这些大事项便是小组先拿出多种方案,再在“榕乐园”开的业主大会上投票决定。
杜鹃花买哪种?去世老人的慰问金给多少?到年底,是否要给门卫发奖金?……这些需要即刻决定的小事情,便在某家的客厅里,召开一个十几人的小业主代表会来征求意见并执行,最后汇总在业主大会上公布,没有反对便继续执行下去。
“遵守制度对我们来说也更有利于我们自管小组的工作。”傅晓丽说,“财务上,一月一报表,开支盈余详细列举,每季度张贴在公告栏里,居民们看得清楚,没有太多疑问,减少了矛盾,减少了我们去一一解释的工作量。”
在李晓玲看来,“大家信任,选了我们进小组,当然要遵守制度”。
门卫制度中,三个人三班倒,每人8小时,24小时值守大门。年底根据每人工作成绩发奖金,“值班期间没有安全事故、环境维护的好、干的事多,奖金就多。”李晓玲说,“2017年底,李爷爷得了1000元奖金,其他婆婆得了800元奖金。”
作为门卫,李爷爷不仅要守大门,还主要负责小区卫生和花草养护,此外,因为李爷爷认识152号院的每一个居民,他还负责每月收缴各家物业费和水电费。
这个院落很温情
这么多工作内容,李爷爷并不觉得辛苦。“院子小,大家也不乱扔,打扫起来不麻烦。收费,都是居民们自觉准时到我这交。而且,我也喜欢养花。”李爷爷说。
说着,一阵风吹来,榕树上掉落了几片枯叶,李爷爷随手拿起扫帚、簸箕就走过去扫了起来。
他在152号院已工作了快5年,此前也是做门卫。他说,其他小区的门卫并不能严格坚守8小时工作制,也没有152号院“干得舒心”。
在152号院工作的这几年,很多贴心的片段都让他深深感怀。值夜班时,曹树荣经常半夜过来探望。过年时,小组成员煮好饺子或汤圆,端下来和他一起吃。平日,小区的居民们也常给他送各种食品和用品。
“你看!”李爷爷指着门口一个长雨棚说,“我们值班时,有时要站出来安排车辆停放,怕我们淋雨,专门为我们安装的。”
这几年,152号院里的温情故事,李爷爷也看在眼里。
小院每次举办活动,都不忘空巢老人,包抄手就煮好送过去,小朋友做手工,也做好带去和空巢老人们一起分享。刘大姐对门住的便是两位80多岁的老人,如果一天没见到,便要敲门和老人们打个招呼,了解一下情况。
圣诞节时,活泼的董奶奶扮成圣诞老人,到有小朋友的家里送小礼物。过年时,为了加强邻里关系,全院两三百人要一起到饭馆聚一餐。
“就像在我们村里一样。”李爷爷说,“居民间都很熟悉,见面都要摆一会儿。”
在152号院的大门口,除了挂着“五星级院落”和“环境优美院落”的荣誉牌,还贴着一副对联,是曹中晏在2009年自管小组成立时即兴发挥时书写。对联上红底黑字写着:“亲情友情邻里情情情和谐,家事国事小区事事事关心”。
李爷爷认为,这副对联特别贴切。一句写的是152号院的温暖,一句写的是自管小组的尽责。
当年的愿景,如今已全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