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巴伯
许多古典音乐乐迷不认识塞缪尔·巴伯,实在是因为古典音乐作曲家灿若星河,他只是星辰一颗。我也是通过一部电影才觉出这个大块头美国人写的作品柔情似水的,那部电影,就是由蕾切尔·薇姿和汤姆·希德勒斯顿主演的《蔚蓝深海》。
■ 吴玫
这张收录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乐》和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的《弦乐柔板》的唱片,主角当然是肖斯塔科维奇。仅从唱片封套的设计而言,红色的主色调上,肖斯塔科维奇的英文名字横跨其上。有一张脸影影绰绰地叠化在封套的右上角,因为那副著名的眼镜,任何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都不会将那张脸认作他人。
死于1981年的塞缪尔·巴伯,就算能够穿越回来,也不会置喙这张唱片的封面设计。说及肖斯塔科维奇,不必加上任何修饰语,世界一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嘛。塞缪尔·巴伯就不一样了,这位生卒年与肖斯塔科维奇几乎重叠的美国作曲家,能不能跻身二流作曲家行列,都未可知。
许多古典音乐乐迷不认识塞缪尔·巴伯,实在是因为古典音乐作曲家灿若星河,他只是星辰一颗。我也是通过一部电影才觉出这个大块头美国人写的作品柔情似水的,那部电影,就是由蕾切尔·薇姿和汤姆·希德勒斯顿主演的《蔚蓝深海》。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彼时,就算伦敦也是万物凋敝,嫁给了大法官的赫斯特,却能衣食无忧,偶尔还能锦衣玉食。可是,大法官能给赫斯特优渥的生活却总是让她处在感情的空窗期,这时候,空军飞行员弗雷迪给了赫斯特需要的关怀。赫斯特想要与弗雷迪天长地久,可是,在战争中备受摧残的弗雷迪已经不相信还有明天,就用玩世不恭对抗赫斯特的柔情蜜意……无颜回到大法官身边的赫斯特,又被弗雷迪抛弃了,那一晚,赫斯特独自一人站在租来的小屋窗边看伦敦的冷雨,她的耳边响着的,是收音机正在播放的小提琴协奏曲。
那,就是塞缪尔·巴伯创作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赫斯特听到的,是第二乐章《行板》。浓情蜜意,塞缪尔·巴伯的这一乐章里不缺,用在赫斯特回味往日情怀,刚刚好;疑惑徘徊,塞缪尔·巴伯的这一乐章里也不缺,用在海斯特自省毁掉婚姻不顾一切投入弗雷迪怀抱的冲动,刚刚好。有塞缪尔·巴伯的音乐“推波助澜”,《深海蔚蓝》这部影片的题材更加魅惑,以致有影迷调侃“该死的婚外恋,总被拍得那么美,引无数观众竟出轨”。电影观众一定没有想到,他们其实是被巴伯的音乐俘获了,能不能将那句影迷们的糊涂赞语改一改?“该死的巴伯,当欧洲的作曲家已将音乐写得如钢铁般又冷又硬的时候,还能用音乐将爱写得那么炽热,让乐迷面对海斯特的糊涂失去了是与非”。
如果说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像赫斯特看到的伦敦雨,凄楚又缠绵的话,那么,收入这张唱片的《弦乐柔板》是春天的微风,徐徐吹来,送给我们的是只有春风才有的微凉的暖意和薄雾般的透视感。《弦乐柔板》给人以这样的听感,也不意外。这部作品,写于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要等3年才爆发,西方世界特别是巴伯的祖国美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时期。写于1941年的《小提琴协奏曲》就不一样了,残酷的战争让巴伯痛感,这世界除了阳光更有疾风暴雨,所以,《蔚蓝深海》选择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配合失去婚姻后又失去爱情的赫斯特的心情,是严丝合缝的。
只是,越战题材的电影怎么会选用塞缪尔·巴伯的《弦乐柔板》呢?我说的是著名的美国电影《现代启示录》。虽然,残暴杀戮的场面配合以温情脉脉的音乐,有一种错位的艺术效果,可我更觉得,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才是战争中人失去了安定和安宁后的最佳诠释,就比如这张唱片的主角、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乐》。
苏联作曲家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成名很早,大学的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就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可不久以后,创作的歌剧《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首演时被斯大林猛烈批判,从此,被政治这一梦魇纠缠得只能胆战心惊地做人。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时间的噪音》第一章“在电梯旁”,用了大篇幅详尽地描述了肖斯塔科维奇在遭遇到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全国人民的强烈批判以后的心境,就是每天夜里拎起装着生活用品的小皮箱站在他家公寓的电梯旁等待来抓捕他的人。等在电梯旁,是为了亲人免受抓捕场面的惊吓;而一个人担惊受怕地看着电梯上上下下,形容那样的惊恐,语言是贫乏的,所以,人们评说肖斯塔科维奇是生活的懦夫,是不公平的,他只是用貌似向当局妥协的方式为自己争取到继续作曲的可能,而《第五交响曲》就是肖斯塔科维奇每个夜晚都在电梯旁等着契卡的那段时间里写成的。
朱利安·巴恩斯说,他是听着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作品萌生了写作《时间的噪音》的念头,是呀,凡是喜欢肖斯塔科维奇的乐迷都会不止一遍地听他的《第五交响曲》,对照《时间的噪音》,一个无解的问题就会浮现在眼前:这部作品虽然始于阴森可怖,但是,到了第二乐章音乐的主线马上变得快速而嘹亮了。进入到第三乐章以后,弦乐展现出来柔和和安谧让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乐迷疑惑,身处那般身不由己的政治压力下,他怎么还能如此超然物外?而到了第四乐章,有着火山爆发般力度的回旋曲,让人嗅到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气息——说什么生活的懦夫、音乐的巨人,去读读朱利安·巴恩斯的《时间的噪音》吧,你会体会到,肖斯塔科维奇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懦夫从来都是假象。
春节前,第60届格莱美古典类最佳录音工程和最佳管弦乐演奏奖颁给了这张唱片,固然是对录音师曼弗雷德·霍内克和匹兹堡管弦乐团的表彰,但是,录制这张唱片的2017年,正值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10周年。为我们奉献了伟大音乐的音乐家,值得我们用各种方式来纪念,更何况,肖斯塔科维奇为那些伟大的音乐几乎牺牲了人们看得见的尊严。格莱美将古典类最佳录音奖和最佳管弦乐演奏奖颁给这张唱片,毋宁说是用格莱美的方式在纪念肖斯塔科维奇?至于认同唱片选择了塞缪尔·巴伯《弦乐柔板》,则是采信了唱片录制者的警告:既然如此柔情似水的音乐用在《现代启示录》里能使残酷更加残酷,和煦的阳光下我们应该时刻警惕乌云会随时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