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激励着那些以不懈奋斗投身伟大事业、以无私奉献照亮伟大征程的人们。面向新时代,一位位优秀的中国女性,正以她们的奋斗和奉献,诠释这“幸福”的真谛——点滴创造着如今的幸福生活,也定义着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本报今日起推出《时代女性·奋斗志》专栏,聚焦那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而奋斗的女性,讲述她们的奋斗故事。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茹希佳
个子小巧,话语轻柔,眼神坚定,但她的胸中却藏着一个巨大的梦想:“一定要让中国的起重机站上世界之巅。”2月28日,在江苏召开的“三八”国际妇女节108周年纪念大会上,孙丽和全省姐妹分享了她已经实现的“世界第一吊”梦想。
1994年,孙丽加入徐工集团,在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重装制造行业,经过24年的摸爬滚打,她已经成长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主任,“我永远难忘,去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们徐工集团时,看着大吊车模型,对大家说他曾经看到过。”这让孙丽激动万分。
作为一名中国装备制造业崛起和腾飞的见证者,孙丽深切体会到经过艰苦奋斗,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孙丽的人生奋斗经历中,她坚信:“争气、信念、感恩三个关键词。”
孙丽说,大型履带起重机的历史虽已过百年,但20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进口。她刚进厂那年,徐工生产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吨履带起重机,“在我们欢呼雀跃时,德国的利勃海尔已拥有800吨的履带起重机产品,那时,我就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让中国起重机站上世界之巅。”
2002年,孙丽接到150吨履带起重机的塔臂研发任务。当时,我国工程起重机设计、制造水平普遍较低,恰巧,那时孙丽的女儿出生不到半年,面对组织交代的任务和女儿的呼唤,孙丽只能忍痛割爱,放下女儿,“白天奔波全国各地收集实验数据,晚上加班熬夜计算数据、设计图纸,为的只是争一口气。”孙丽坚定地说。
一年后,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吊”的徐工QUY150顺利问世,孙丽主持研发的塔式工况应用成果还被行业选为教材。之后孙丽和团队一鼓作气,相继完成了260吨、350吨等多款产品的总体设计以及13种起重机臂架系统的设计,解决了多项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产品的瓶颈问题,也为之后的1000吨、2000吨产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2013年之前,2000吨以上的大型履带起重机,我国全部依赖进口,价格、售后服务等都要受制于国外,还影响工程进度。“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自己整一台呢?”抱着朴素的想法,孙丽和研发团队又开始了新一轮攀登。
2010年9月,孙丽开始主持世界最大吨位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的研发。“这个项目没有原型参考,要设计出承重接近1万吨,还要能完成行走、转弯功能的产品,每一个点都是全新的,项目开始不到半年我就瘦了20多斤。”孙丽回顾道。
头晕恶心、心脏病发作、家庭照顾不周……团队成员的各种生活、身体状况,大家都各自全力克服,“那时,我们的团队始终保持着‘冲锋’的姿态。”讲到这里,孙丽语气中带有亏欠和不舍,感恩家人、感恩团队伙伴的持续付出。
历经两年多的艰辛汗水,孙丽和她的团队制造出了能一次性吊起相当于2000辆家用轿车重量的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世界第一吊”诞生了,它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超大吨位起重机行业的多年垄断,并阻断了同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该产品创下3项国际首创技术及3项国际领先技术,拥有80多项国家专利。
“世界第一吊”的成功问世,使我国吊装设备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我们用近20年的时间向全世界大声宣告:‘世界第一吊’,属于中国!”孙丽自豪地说,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目标,我们会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