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袁鹏
据中新网报道,甘肃省省长唐仁健日前在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位,处理好‘土和洋’的关系,往往也能收到动见观瞻之效。有些方面只要处理得当,看起来很土,但细细品来,很耐人寻味,这就是一种‘不经意的讲究’,人们常说的‘低调的奢华’。”
在谈及规划建设甘肃乡村旅游景区时,唐仁健提出要拿捏和把握好“四气”。认真分析,这其中,“土气”与“老气”可以说是关键。比如“土气”,意味着乡土气息,虽然不那么“高大上”,却是乡村旅游的内核,所以在规划建设时要严防拆古桥、伐古树、毁良田、废古宅,更不能搞推倒重来、大拆大建,而应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村落的原有格局和本真风貌,尽可能保持本土的民俗文化。而“老气”则是老村子、老房子、老街巷、老物件等旧物在岁月变迁中所沉淀的文化内涵,即便是一段残垣一堵断壁,背后也往往蕴藏着独一无二的故事,自有其存在价值。
近年来,一些地方借助古城、古民居、老宅、古村落等做“古”字文章,在旅游产业开发中获得了极大成功。相反,有些地方在城市改造扩建中缺乏对传统文化、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一味大拆大建,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遭到破坏,令人痛心。清一色的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建筑看似壮观,却使得城市失去了历史赋予的独特魅力。
如何解决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直面的问题。欲破题,“保护先于开发”的观念要先行。即首先要具备古迹保护的高度自觉,认识到凝聚历史内涵的古迹对于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意义,如此才谈得上研究、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以甘肃省为例,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有太多的古迹、遗址,它们可能坐落在城市的一隅,可能位于某个偏远村落,或宏伟高大、富丽堂皇,抑或只是路边的几处残垣断壁、几座低矮小屋,却都饱含着先民的生活气息。尤其是那些历史久远的建筑、雕刻、绘画等瑰丽艺术,处处凝结着匠心与智慧,那些流传至今的人物轶事,桩桩件件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精神内涵。这就是我们的历史与文化,它们就隐伏在那些“土气”“老气”的旧街陋巷、断壁残垣间。
这几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日益受到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所谓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而文化自信则是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城市发展建设也是大文化范畴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具备重视、坚守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才可能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否则很有可能走弯路、歧路,甚至陷入被动弥补与挽救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