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晒“结婚证书”百年史折射数代“爱情时光”
图为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
民国时期的范本式结婚证书、20世纪50年代需盖“区政府印章”的结婚证书……喜气洋洋的戊戌狗年大年初一,一场时间跨度达百年的结婚证书展在上海举行,让人大开眼界。
上海民间收藏家带来各个时期的结婚证书,折射数代沪人的“爱情时光”。比如清末时,民间用的一张“红八字”结婚证书,被视为当时“明媒正娶”的代表。
那时没有供打印的范本,结婚字样全是用毛笔写在红纸上,内容由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男方的回帖等构成,体现男女双方缔结姻缘的整个过程,由媒人最后组成一个整体的“结婚证书”。
据民间收藏家鲁来大介绍,在当时,女方的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男方,男方如果同意了,就回一张帖子,写上“允”,意思就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就此讲定,待黄道吉日时,再举行结婚仪式。
与喜庆的结婚证书搭配展出的还有一些老上海黑白结婚照。照片虽有些泛黄,但爱情与青春永驻底片,让观者动容。市民戎先生说,从结婚样式的变化,可看出时代的变迁,感觉特别有纪念意义。 (据新华社)
欧洲小镇“爱情银行”10万个抽屉储存浪漫
图为“爱情银行”内部
据香港《文汇报》日前报道,斯洛伐克中世纪城镇班斯卡—比斯特尔察的一幢古老大宅,因诗人斯拉德科维奇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吸引了不少情侣前往游览,并在景点内的“爱情银行”存入爱情见证物,等若干年后再来提取。
报道称,生于1820年的斯洛伐克诗人斯拉德科维奇,曾与一名叫做马林娜·皮斯什洛娃的女子相恋,但对方父母不接受他为女婿,更强迫女儿下嫁富商。
斯拉德科维奇于1844年写下长达2900行的长篇诗文《马林娜》,诉说他与皮斯什洛娃之间不能结果的爱情,被认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真实版,也是全世界最长的爱情诗篇。
皮斯什洛娃的故居现已被改建成展览馆,封存这段浪漫爱情历史,其地牢则改建成“爱情银行”,内设10万个小型抽屉,代表诗句中每个字母、空格和逗号,让情侣在情人节等限定日子存放见证爱情的物品。
不少情侣和夫妇特地前来参观,一名24岁游客称,他会把与未婚妻首次约会的电影门票放到抽屉里。 (据中国新闻网)
“数”说美国人的婚恋
情人节前夕,独立民调机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援引历年数据,介绍了关于美国人爱情和婚姻状况的有趣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爱”是美国人结婚最主要的理由。2013年的皮尤调查显示,88%的美国人将“爱”作为结婚“非常重要”的理由,占比最高;其次是“终身承诺”(81%)和“陪伴”(76%);只有28%的美国人把“经济稳定”作为结婚的重要原因。
25年来美国人的结婚率降低了9%,而且男女初婚年龄都有所推迟。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人初婚年龄中位数男性为29.5岁,女性27.4岁,均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50岁以上美国人离婚率上升。2015年,每千名50岁以上美国人中有10人离婚,是1990年的两倍。65岁及以上美国人中,离婚率自1990年以来大约增加了两倍。
再婚率上升。2013年的调查中,已婚美国人有23%是再婚,而1960年时这个比例仅有13%。再婚男性比例大大高于女性。皮尤研究中心的另一项调查发现,有过婚史的女性中,54%表示无意再婚,男性这一比例为30%。
政治立场影响婚姻。2016年的调查显示,77%的共和党或民主党选民,其配偶或同居伴侣也属于同一党派。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网上寻找恋人。根据2015年的相关调查,15%的美国成年人使用在线约会网站和(或)手机APP约会软件。18岁至24岁美国年轻人中,在线约会的比例达27%。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