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梁建强 孙亮全
污水横流的房间内,没有任何消毒等安全措施。一堆经劣质硅油浸泡的安全套放在蓝色桶中,经过布满油污的覆膜机为它们添加外包装,这些安全套摇身一变,成了“杜蕾斯”“冈本”等知名品牌产品。
近期,记者接到爆料人的信息后展开调查,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了解相关信息,一起涉及国内多省市、形成了“产业链”,主要通过网络销售,案值超过500万元的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安全套案件浮出水面。
跨省采购设备、包装 黑作坊源源不断生产假冒知名品牌安全套
“网上和部分实体店铺销售的一些知名品牌的安全套,有些实际上是假货。”日前,记者接到一位湖北籍知情人士爆料,一些假冒的品牌安全套,正在流入市场。
通过调查,并公安机关了解到,部分制假售假人员,从购买设备、加工、包装再到售卖,正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其中,在山西,2017年年底,一条线索被转至运城市公安局盐湖分局。这一线索显示:王某、陆某等人在运城盐湖区非法加工、销售假冒杜蕾斯、冈本、杰士邦、诺丝等注册商标的安全套。
“这并非一起普通的制售假货案。”盐湖分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队长石进忠介绍,经过调查,警方发现,案件涉及地域广泛,涉案人员多,其中有6个窝点被锁定。
经过1个多月的蹲守、研判后,日前六路警方同步开展了抓捕行动。警方突袭时,部分制假人员仍在把已经覆膜的安全套装入各色包装盒中。
石进忠介绍,初步调查显示,王某等人从浙江等地购进包装盒,从河南商丘、郑州等地购进安全套裸套生产、包装机器,将裸套倒进装有硅油的桶中,浸泡后捞出来放在覆膜机上覆膜,再以每包装一盒给一毛钱的加工费的方式,从附近雇佣村民进行包装。
警方锁定的6个窝点,共查获了两套覆膜机、封口机等机器,还有170多万只已经用覆膜机加工好的安全套,其中大部分已经装盒、装箱。此外,警方还查获了约27万只安全套裸套,抓获涉嫌构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的王某、陆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
成本几角钱售卖数十元 高利润催生跨省制售团伙
制售假名牌安全套的人员,是如何形成“上下线”的?记者调查发现,其中有“网友”在线联系,也有哥哥带弟弟入行,还有孕妇参与其中。
被警方抓获的王某,今年32岁。2016年,王某在网上聊天时认识了河南籍加工、销售假安全套的女子杜某。杜某得知王某近年一直从事网络销售工作,提出聘请王某为她销售产品,给他月薪3000元加提成,并以郑州严查假名牌安全套为由,提出把加工设备搬到运城。同年10月,王某通过朋友陆某在一个村子找了处院子,安置机器。此后,陆某也加入进来。
办案民警张丰胜介绍,2017年3月,王某把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带“入行”。兄弟二人,都大学毕业。
王某称,他们和杜某主要通过微信、QQ联系,确认要货时间、种类、数量、价格等。截至被抓,他为杜某销售的假冒知名品牌安全套共获约10万元货款,他的工资加提成约2万元,销售渠道既有微店、微信、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也有部分线下成人用品店。
警方顺藤摸瓜,锁定了住在郑州的24岁的黄某。“杜某”是她对外联系的化名。2月上旬,警方在河南郑州对黄某及其丈夫实施抓捕。
经审讯,怀孕临产的黄某承认自己就是与王某联系的“杜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与王某兄弟等人供述基本一致。
目前,警方正在对此案进一步侦查。按照犯罪嫌疑人供述,一盒三支装的假冒名牌安全套,成本价仅0.42元,在市场上可以卖到10多元到数十元不等,利润惊人。
制假售假屡打不绝 斩断“产业链”需综合施策
据了解,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安全套,俨然已经形成“产业链”。黄某称,在向下发展王某等“下线”参与的同时,她用于制造假冒安全套的机器、半成品安全套大多来自河南新乡、商丘等地的“上线”。制假、售假各有不同分工。
多位参与办案的民警认为,制售假冒知名品牌安全套之所以屡打不绝,一方面,是因为利润较高,使一些人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加工窝点多租用民房,售卖行为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隐蔽性相对较强。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认为,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渠道,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的范围更广,容易造成的危害更大、影响更广,这也对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公安、工商、网络监管等部门,应该加强协调、综合治理,形成合力。”
王国华说,针对一些屡打不绝、屡禁不止的制假行为,还应该探索跨地区的交叉执法机制,通过信息情报共享、跨区域交叉联动,彻底清除相关“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