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2月2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创富 上网卖农产品,靠啥去比拼? 蜜蜂授粉 种出“迎春草莓” 水田养殖 一举多得 种芡实 滩涂水面成“聚宝盆” 农业新科技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芡实 滩涂水面成“聚宝盆”

□ 郭树龙 王冬梅

“一年好景君当记,芡实好个丰收年。”春节前夕,在安徽省天长市铜城镇龙岗社区芡实大市场,店铺里堆满了干鲜芡实果,各种包装的芡实果品琳琅满目,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市场西头的芡实加工区,车间里脱粒机不断发出隆隆声,工人们剥壳的剥壳、包装的包装、扛的扛、运的运,一片繁忙景象。

芡实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俗称鸡头米,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桂圆”的美誉,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天长市不少农户都有种植。

“今年,咱家芡实又是一个丰收年。”芡实种植大户陈玉娇欣喜地说,她家承包了500多亩高邮湖滩涂水面种植芡实,产量达9万多公斤。市政府不仅帮芡实种植户建起芡实大市场,还搭建了电商平台,形成‘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解决了销售难题,而且销售价格比面对面的实体买卖还要高,“今后只管种好芡实果,保证品质,有电商帮忙,咱就不愁没钱赚喽。”

“2007年以前,咱一直在外面打工。近几年,市里大力发展芡实特色产业。咱回到龙岗老家,起先帮人管理芡实种植水面,摸索了一些种植窍门,在镇政府帮助和大户的带动下,咱也包了5亩水面种芡实。”李记店铺老板李开田乐呵呵地说,2015年他家脱了贫,2016年在芡实大市场里开了间店铺,他做实体生意,儿子干电商买卖,一边生产一边销售,如今家里盖新房,买了新车,还将儿媳妇娶进了家。

临近芡实大市场的沿湖村水面丰富,是天长市芡实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当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低产田改造项目,将种植粮食产出效益低的零散低洼水田整治成连片水面,在芡实精细化种植上下功夫。为了解决销售不畅问题,该村一方面依托附近的龙岗芡实大市场,做强芡实产业,一方面推行“互联网+特色产业”的模式,助推芡实产业发展。

在镇邮政所电商物流中心,笔者看到芡实种植户们忙着打包、称重、填写物流单。种植大户秦水林算了一笔账:一箱5公斤的一级鲜芡实果网上售价380元,比坐等收购商上门要赚得更多。沿湖村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玉海说,沿湖村近一多半芡实都是通过网上销往全国各地的,“2017年,咱合作社大约产出芡实150万公斤,通过电商卖出的有130万多公斤。”

“2017年,多家电商企业与芡实种植大户们签订1500万公斤芡实的销售大单。”铜城镇党委书记王长华介绍,2017年,铜城镇10万亩水面种植芡实喜获丰收,年总产值预计1.58亿元,带动沿湖4个村2个社区近500个农户通过发展芡实特色产业增收。如今,芡实产业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滩涂水面成了水乡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