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2月22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不辜负那些来到我身上的阳光 建筑的故事必然伴着光和影 旧街角 夏天的风吹来草的叶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辜负那些来到我身上的阳光

曾经以为永远会很远,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后才知道,那些逝去的永远是如此之近,而那些还在的永远又似乎还远着。不管远去的,还是依旧在的,那些来到我身上的阳光是不能辜负的。

■ 舟子

“不辜负那些来到我身上的阳光”是一位诗人说过的话,我借来做个标题。

又是一个新年到,吃过不少的饭,也走过不少的桥,遇到不少的人,经历过雨天,也有阳光洒在身上过。年终岁尾,时光的隧道中回头望,有些人依稀已经飘逝,有些人还清晰地与我同在这时空里。他们像一束束的阳光不期而遇地来到我的身边,有的零零散散、碎银一般,有的如冬日暖阳、温暖慈祥。其中的不少已经写过单篇文章以为念;零散的,特此盘点,以防在记忆中遗散。虽说还是能够在不经意间回想起来,但也担心会像老照片一样敌不过时间的冲刷,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师当年说得对。

一束阳光来自上学。在这条路上,我们会遇上老师和同学。他不算是我的直接老师,是我们那所中学的教导主任,他的儿子也在我们班,成绩不怎么好。他似乎不是一个严厉的家长和老师,没怎么见他管教他的孩子,他也不怎么管教我们。他平易,看起来没有老师的严肃和清高。我知道他是学校的小领导也知道他是我那个同学的爸,但并不对他感到敬畏,也没有什么交往,除了那些学校里统一的公事公办。可有一天走过操场,当我要像平时一样一晃而过时,他却叫住我,说了一番话:“你是一个有头脑的孩子,有志要飞,好好努力吧!”应该还有其他的苦口婆心,但我只记住了这点。那时,除了任课老师和家长,很少有这样干部模样的人对我这样地教诲。他的话让我感到振奋,我想我不应该辜负,虽然,我那时成绩是好的,但我觉得我更应该像他说的好好学习、成绩更好。

还有一束阳光来自工作。在工作这条路上,你会遇上同事还有朋友。先是同事,后来就成了朋友。但如果没有工作上需要搭档合作这一契机,也许永远不会成为朋友,因为无暇也不必去如此了解、理解。某种程度上来说,除了家人,最密切的人际关系就是职场搭档了,可谓朝夕相处,同呼吸、共命运。同事成为朋友也靠缘分,有的相处时间再长,也不会成为朋友,经年累月的共同上班并不能保证彼此的心理频道调能对得上,有时,无所谓孰是孰非,就是不兼容而已。同事成为朋友之后,上班这一“为稻粱谋”的差事能够变得有意趣一些,更妙的是同事成为朋友之后,还会带来新的朋友。

一直怀念一位已经逝去的同事加朋友:她已远去,但她介绍给我的一位同行现在依然是我的好友。现在我俩来往时,我不时会想起逝去的她,但我俩几乎不提起她来。我不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我是有意不提。这样,似乎她走远的事实就没有那么确定。她生病之后我没有去看过,因为不在一个部门了,很长时间里我都不知道她生病的事,知道时,她已经病重了。后来动了手术,我一度以为她好了。我坚信她会好,想着待她恢复好了再去看她,因为她很爱美,在我心中也是美的,不想让她现阶段的样貌破坏了曾经的美与好。

我们是朋友,但人生经历、部门跨度都比较大。她曾请我们几个职场新人吃饭,还把她用不上了的家中物品给当年一穷二白的住在集体宿舍的我们,这令我感到她的侠义。作为一个职场老人,她如此待我们“如上宾”,不是矫情而是真情,至于原因,现在我也不很清楚。她还会饶有兴致地向我讲授一下老编辑的一些相关手艺,有点工匠精神的自豪。偶尔,她也约我写稿,或者是介绍我给她主持的栏目采写人物,那位后来的朋友就是采写之后认识的。

她的人物栏目着眼于写普通人,那位朋友与我同为媒体人,与我同龄,但比我有理想、有情怀。我写出来的她,可能她本人也喜欢吧,然后,我们就成为不错的朋友,一直到现在。虽然见少聚少,甚至一般不联系,但心意相通,精神上需要对方点赞的关键时刻很给力。

还有一束阳光是爱好给的。有一阵,我有了一个爱好,经常周末出去学习。学习的课堂上认识了她。她的父母是去到内蒙古的山东人,她是内蒙出生的。没听她细说“家史”前,我还以为她是个蒙古族呢,因为她豪迈热情,像我想象中的马背上的民族。她还跟我说过,有一次,有一匹野马跑到了她家来。我以为放牧的人们才会有这样的奇遇。得知她的山东裔汉族身份后,我对她性格必然性的推理收敛了一些,但她依然是那样的性格。她经常叫我出去玩耍、郊游、去她家、去看中网赛事……除了郊游之外,其他的我都没有去,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心想以后有的是时间再去。

没想到,当隔了一段时间再联系之时,她已经回到了草原大漠,详细原因我没有问,她说的好像是:北京空气太差了。我以为她“出塞”一段时间就会回来,但好久也没有回来。她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她原来的手机号还用吗?不然,我们就真的失联了吗?

曾经以为永远会很远,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后才知道,那些逝去的永远是如此之近,而那些还在的永远又似乎还远着。不管远去的,还是依旧在的,那些来到我身上的阳光是不能辜负的。

偶遇岁月的光芒,光芒中有阳光,汇成依然闪耀我眼目的点点星光,在将来的岁月里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