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辉光是指被气溶胶和云层散射回地球的光线,其中很大部分是夜晚的人造光产生的,它看起来很微弱,人类也看不见它,但是它对地球万物的影响非常广泛。
■ 张田勘
近日,《中国科学报》转载了英国《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题为“光明的黑暗面:人造光如何威胁自然界”。该文指出,人类创造的光亮正在对生态系统产生无处不在的长期压力。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全球卫星夜景图显示,美国、欧洲诸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印度等地是灯光最密和最亮区域。这些区域集中了全球最多的大城市以及衍生而来的城市群。夜晚最光亮的地区和国家,表明其经济发展蒸蒸日上,能源供应充沛。
然而,自然的规律是有白昼,也必须要有黑夜。如果在夜晚还用人造的光线把黑夜照得像白昼一样,就可能影响到万事万物的生物规律。
光线的本质是电磁波(辐射),人类的眼睛能够看到的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实际上是整个电磁波中非常狭窄的一小段区域,对于那些波长比红外光更长,或是比紫外光更短的电磁波,人们不再将它们以“光”来命名,而是称为电磁波或电磁辐射。有些电磁波显然对人和生物有害,或者对生物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在夜间还模拟白昼的光线进行照射时。
黑夜中的光照对生物的影响迄今认知最多的是,扰乱人和生物的生物时钟。201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阐述得非常充分。新的研究发现,夜晚的光亮其实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虽微妙,但后果很严重。
虽然地球有摆脱人类干扰的机制,如摆脱直接的人造光亮,但是,难以逃离天空辉光的影响。所谓天空辉光是指被气溶胶和云层散射回地球的光线,其中很大部分是夜晚的人造光产生的,它看起来很微弱,人类也看不见它,但是它对地球万物的影响非常广泛。天空辉光能威胁到30%~60%的在夜间活动并对光线极其敏感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研究发现,海洋和其他水体的一些浮游动物白天在黑暗的深水中生活,但在夜晚会迁移到较浅的水域觅食水藻。这种迁徙的规模甚至超过非洲角马的迁移,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生物迁徙。然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研究人员对美国波士顿附近湖泊进行研究时发现,天空辉光使浮游动物向上迁移的路程缩短了2米,同时使上升的浮游动物数量减少了10%~20%。
这意味着,夜晚的人造光导致了天空辉光,后者又让浮游动物上浮减少,从而成为污染水体的藻华发生的原因之一。
藻华即水华,是由于水体中微型藻类急剧增殖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破坏、水质恶化的异常生态现象,可发生在淡水和海水中。藻华的发生更可能造成广泛的生态危机,如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破坏正常的水生态系统结构,也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危及人的健康,并且严重影响周边景观、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
有研究表明,人造光的尽情释放和辐照还有更多的影响生物行为和作息的后果,例如影响鸟类、蝙蝠、海龟等的生殖、发育,从而可能导致生态链的缺失。
人造光的黑暗面由此可见一斑,也理应得到重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