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树玲(右)和女儿高敏在“复兴号”上。(周丽婷/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2月10日7时50分,姚树玲穿着女儿结婚时给她买的橘红色外套,非常鲜亮地站在站台上,翘首盼着G89次列车的到来。今天她第一次坐“复兴号”动车,和女儿一起体验2018年的春运,一起走一走她魂牵梦萦的“青春路”。
1982年的春运,是姚树玲在列车上的第一个春运,18岁的她在北京—成都的189次列车上负责餐饮工作。
8时,姚树玲拿着女儿买的火车票走进车厢,内心的那份悸动无人能懂。火车开动了,一会儿一个身影从后边走过来,帮她把手中的书包轻轻地放在行李架上,“您先休息一下。”这是姚树玲的女儿高敏,G89次/90次高铁的列车长,此时她正在例行全车巡视。
看着女儿挺拔的身姿,沉静的眼神,轻柔地和旅客对话,娴熟地整理着物品,姚树玲心里很是欣慰,“女儿挺适合这个工作!”
同为铁路人,共同的工作性质让母女俩很有共同语言,在家里高敏总会跟妈妈聊聊工作上的事。去年12月西成高铁开通前,高敏告诉妈妈:“我们要开成都了,从北京到成都不到8个小时,一天一个来回”。
“一天一个来回?”姚树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姚树玲的记忆里,往返4000多公里的路程,常常要走6天。“从陕西到四川到处都是大山,列车每小时只能走40多公里,像蜗牛一样爬来爬去,好长时间还爬不出一座山。”
三十几年的功夫,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真的可以一日还了吗?“真想看看这一天往返是怎么实现的。”母亲不经意的一句话,女儿记在了心里。2月20日是姚树玲55岁的生日,可那天高敏要值乘列车,不能陪妈妈一起过生日。于是,高敏决定,送母亲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陪着她在生日前重走“蜀道”,解开妈妈的“迷思”。
8∶02,G89次从石家庄站出发,窗外的景象疾驰而过,11∶24分抵达西安北站,“才用了3个小时22分!”姚树玲非常意外。列车从西安北一开车,姚树玲就一直盯着车厢显示屏看,“200km/h,220 km/h,235 km/h,247 km/h”,她连忙用手机拍下这一组组数字发到了朋友圈,老同事们的一个个点赞随之而来:这就是中国速度!
坐在舒服的座椅上,环顾列车上的设施和周围的环境,姚树玲一一进行着对比:“当年北京到成都、重庆的列车加起来不超过4趟,川渝地区的人们往返北京只能坐这几趟车。春运人太多了,为了回家,好多人从窗户爬进来,超员200%是常有的事,过道上放着大包小包,没法儿下脚。车厢里走都特别困难,更别说推着售饭车供应盒饭了,有时在列车里往返一趟得两个小时。我们只好把盒饭装进筐子里,利用列车到站停车的短短几分钟,从外边把筐子抬到每节车厢。” 姚树玲说,“以前带危险品上车的、随地扔垃圾的、大声喧哗的、毫无顾忌抽烟的比比皆是。现在这环境多么干净、文明。”
在北京—成都这条线上,姚树玲跑了五年。后来她又跑过石家庄到重庆、长春、上海、广州等地的线路。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中国的火车车型在变,速度在变,旅客的素质和需求在变,铁路人的服务理念和水平也在变。“妈妈那个时候是满足旅客能走、能回家就行,现在我们是要让大家回得舒心、回得便捷。”巡查车厢途中,高敏顺路来看看妈妈。
“2月8日车更换为‘复兴号’,设施更现代化了,您看座位下面有USB接口,列车上还有了WiFi,旅客都说好。”高敏告诉母亲,现在,从北京到成都、重庆各有9趟列车,既有高铁也有普速。“难怪春运看不到那么多人了。”姚树玲说道。
姚树玲发现,一些旅客的座位旁边还悬挂着不同颜色的中国结。高敏告诉母亲:“这是对老幼病残孕旅客的特殊标记。红色中国结是需要和车站交接的重点旅客;黄色是无人陪伴的老弱病残孕等特殊旅客;绿色是有人陪伴的特殊旅客,这样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姚树玲退休前已是餐车长。高敏特地带母亲去了餐车。“这么小就能供应这么多人吃饭吗?”姚树玲说,她们那时候跑成都、重庆,满满三汽车(130车)的餐料都要靠他们抬上餐车,由于餐料没有经过初加工,车一开,大家就得忙乎起来,把生肉切成方块、肉丝、肉片,前台的服务员负责择菜、洗菜、切菜,一趟车下来累得腰酸背痛。
“现在高铁餐食是冷链运输,旅客还可以网上订购,有专人送上车,咱们在石家庄时就接到19单,到郑州时有39单。”高敏向妈妈介绍着,姚树玲感觉“恍若隔世”。
G89次列车风驰电掣地穿过秦岭,即将抵达天府之国成都时,高敏又拿出一份特殊的礼物送到母亲面前——一张光盘和一本相册。
姚树玲惊喜地打开相册,“这张是我跑重庆时照的,这张是我跑长春时照的,这张是我跑上海时照的。”看到《十二次列车》光盘,姚树玲更加惊讶:“这是我中学时最爱看的电影,讲的是由沈阳开往北京的十二次特别快车,途中被突然暴发的山洪挡住去路,列车长带领班组同志保护旅客的故事,我还给高敏讲过呢!”
姚树玲的父亲曾经也是一名铁路职工。因此,她对列车上的工作充满向往,1981年接了父亲的班,一步步成长为餐车长。因为割舍不断的铁路情,2008年她“鼓动”大学毕业的女儿高敏考入北京铁路局石家庄客运段。
“高铁环境是好多了,但女儿穿着高跟鞋一遍遍地巡查,也挺辛苦。” 姚树玲望着女儿在车厢里远去的背影说,“铁路工作挺锻炼人的,希望她踏踏实实做好这份工作,和我一样奉献青春,青春无悔!” 36年,改变的是“蜀道”,不变的是母女两代铁路人坚守服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