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刘旭
□ 江翠芳
江西农业大学2014级学员、江西省乐平市三王牧业公司董事长汪艳霞,建立农民大学生创业协会,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当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还卖出了好价钱;江西广播电视大学2013级学员、该省上饶市广丰区排山镇牌门村党支部书记林华,带领200户村民种植马家柚,年产量达9万公斤。尽管他们身份不同、岗位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江西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
为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近年来,江西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这些农民大学生以创新创业协会为平台,带头创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建设。
培养爱农懂农高素质人才
“地谁来种、村谁来建、农民谁来带,是实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江西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工部部长毛祖逊直言,“培育和储备一支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至关重要。”
为此,2011年,江西省委、省政府采取“政府出钱、大学出力、农民受益”的方式,全面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由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承担具体教学任务。至此,该省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拓展的大幕徐徐拉开。
江西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余清华表示,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紧扣江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目前主要是农学、畜牧、兽医,包括农林经济管理以及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专业。余清华还表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教学安排灵活机动,采用“不离乡土、不误农时、工学结合、因需施教、分段集中、统一培养”的方式,学员们带着问题来上课,带着答案回去,能学到真东西。
如何让培养的人才更多地留在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为此,江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农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乡镇农技站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村“两委”干部及立志在农村创业的优秀青年,在签订服务年限承诺后可自愿报名;乡镇、县(市、区)、市、省四级遴选爱农、懂农、务农的合适人员;培养高校通过考试或考核,择优录取,极大地解决了以往学成后留不住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江西省共招收培养40125名学员,平均每个行政村基本上有2~3名农民大学生;首批5163名毕业学员中,超过42%的人实现创业致富。从今年起,该省将扩大培养规模,每年招收6000名专科生、1000名本科生,到2020年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3~5名农民大学生的目标。
农民大学生成致富“领头羊”
隆冬时节,走进萍乡市湘东镇道田村,但见屋舍井然、绿树成行。这个4年前因为工矿企业林立而经常“灰头土脸”的村庄,通过亮化、美化、硬化工程,“颜值”大大提升,当地百姓赞不绝口。
带领大家改变道田村旧貌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农民大学生”吴鹤雄。在当上村干部前,他成功经营着一家陶瓷企业,年收入上百万元。可自从高票当选村干部后,吴鹤雄便舍弃自家生意,一心扑在“三农”工作上,最终带领全村群众用不到5年时间将一个基础薄弱村打造成全区闻名的富裕村、生态村。任职期间,吴鹤雄顺利参加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训,更加开阔了视野。他由衷地说:“通过大学期间的培训,我学习到了许多先进村的治村经验,更加坚定了我管好道田村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借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江西各地农村和萍乡市湘东区一样,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正规学历的农民大学生,他们正成为建设新农村和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2012级学员、靖安县仁首镇莲塘村村委会主任张和波,2013年成立靖安县洪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广有机蓝莓产业扶贫项目,引导44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联户经营、劳务就业及参与经营的形式,带动两个村脱贫致富。2017年,每户贫困户获得分红收益700余元,30户贫困户每户实现就业收入1.2万余元。
目前,江西全省还组建了43个“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毕业学员中40%当选为村“两委”干部,为2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培养输送13478名优秀人才。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激发了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带领了群众共同致富、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改变了农村发展面貌,是夯基垒台的基础工程,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