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指挥通信连大学生女兵参与研发“学习主席系列讲话”APP,让理论学习变得更生动活泼。 (彭希/摄影)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莫兰
□ 鲁伦 牛利
初春的滇中,寒风凛冽。沙场上,一支特战分队格外引人注目。
统帅一声令下,特种射击,跃进搜索、手起枪响,“敌人”应声而倒;擒拿格斗,招式狠猛、攻势凌厉,杀气撼人心魄……
硝烟散尽,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英姿飒爽的战士们跟前,这才发现头盔下原来都是齐耳短发的清秀女兵。嚯!好一群现代版的“花木兰”!
这群“花木兰”不简单,她们是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指挥通信连大学生女兵群体,“文能上台讲理论,武可上阵杀敌狼”,被誉为现代“花木兰”、南疆“火凤凰”。在强军征途上,她们踩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印——女兵排和1个女兵班荣立集体二等功,1个女兵班荣立集体三等功,被南部战区陆军授予“理论学习之星”特别奖;10人获三等功以上奖励,6人获战区陆军以上表彰,10人考学提干;女兵群体所在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并被表彰为战区陆军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去年,她们被确定为全军重大典型。
身为女兵,她们曾遭男兵不服气地仰着脖子质疑:“丫头片子也就耍耍嘴皮、撑撑场面,打仗还得靠男的!”女兵们没有争辩,而是用实力说话:女人不是花瓶,打仗还看水平!
架设接力天线,她们扛起上百斤的底座跑战位,甩开膀子抡大锤,撸起袖子升天线,和男兵比速度、比耐力、比技能,每次较量都让男兵刮目相看。
她们开创驾驶装甲战车先例,创新“定点训练法”“极限训练法”,破解战车驾驶盲区大难题,赢得旅领导交口夸赞:“这群女娃有能耐!”
擒拿格斗训练,她们脚踝、手腕常常青一块紫一块,却无人言弃。下士杨敏创造连续放倒5名男兵的格斗传奇,被男兵尊称为“敏哥”。
女兵首次成建制亮剑素有“炼狱战场”之称的朱日和演兵场,在半个多月的“沙漠大考”中,“火凤凰”与“草原狼”相遇,一次次出其不意的行动让蓝军应接不暇。
旅政委王文跃告诉记者,去年4月才转隶到新成立的特种作战部队的这群大学生女兵不得了,人人精岗位、随时可补位,专业考核优良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特别是女子特战队成立后,全员齐刷刷通过了以严格著称的特战等级评定,牛气!
说起女兵们的特战转型之道,连长汪中强伸出手掌,掰着指头数:“全凭这五特。”
一是肤色特深。长时间在训练场摸爬滚打,很多女兵眼下颧骨处最嫩的皮肤常常被晒“糊”,掉皮后长出粉色的新皮,再晒一天就又“糊”了,周而复始,直到变黑。她们却笑称“风吹日晒就是我们的化妆品”“疤痕就是特战勋章”。
二是胆气特足。徒手抓毒蛇,剥皮取胆一气呵成;传递点燃的炸药包,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生喝鸡血,神情自若;高楼训练,头朝下快速下溜面不改色。
三是志气特高。特战训练样样求精,练攀岩、练侦察敢与教员比,练格斗、练射击敢找男兵抗,练泅渡、练爆破敢按实战来。
四是劲头特犟。上战车晕车怎么办?下士郝伟彤掐穴位、反复登车外加吃防晕药,直至症状消除;怕水怎么办?中士潘小蓉强迫自己泡在水中练,从“旱鸭子”变成了“小飞鱼”。
五是骨头特硬。下士王婷苦练单杠屈臂悬垂,练出满手勒痕和老茧;中士齐珍珍在滑降训练中擦破一块皮,咬牙一声不吭练完全程。
“特种兵是特殊材料打造的”,这群女兵在特战转型中淬火历练,涌现了诸多敢打敢拼的“霸王花”——
下士金凤曾是某工兵部队的“训练明星”,爆破专业样样精通,TNT、电雷管、电起爆等练得精熟,多次参加国际联演联训和重大任务。转隶,意味着所有荣誉和专业优势通通归零,一切都要从头再来。经过淬炼,金凤浴火重生。如今,她再次当上了班长,夺得了中央电视台“终极英雄”比赛亚军,并荣立了三等功。
下士吴昌洁左手敬礼的照片赢得百万网友点赞,成了正能量“网红”。去年,吴昌洁作为我军选派的两名参训女队员之一,参加“科瓦里—2017”中澳美三军联合训练。在澳大利亚塔里河进行“激流勇进”课目训练时,她右手肩关节意外脱臼。水流湍急,她没能接住岸上人员抛来的救生绳,被汹涌的巨浪吞噬。
“决不能就这样放弃,决不能给中国军队丢脸!”吴昌洁顽强地用一只手从“鬼门关”游了回来。
目睹吴昌洁的神勇表现,外军队员也直叹不可思议,联训结束,她被授予“尊重”奖杯。
穿越火障训练,欧小丽磕破了下巴,鲜血直流,面部轻微灼伤。她边跑边捂着下巴,强忍剧痛完成剩余3个课目后才停下来治疗,下巴里里外外缝了16针。
一次特种破袭演练,女兵张芳倒挂索降破窗而入,冰冷的玻璃划破腿部,鲜血染红了裤腿。直到战斗结束,她才顾得上包扎。
20多岁正是爱美的年纪,然而,女兵们很少穿裙子,因为个个腿练粗了,还挂满伤疤;她们很少贴面膜,因为再好的护肤品也防不住烈日暴晒和汗水浸泡。
正如郝伟彤概括的那样,当兵意味着“从流行歌曲到军歌,从各种名牌到PLA(解放军),从喜欢五颜六色到只钟情绿色”的巨变。“当你在塑胶跑道上跑着800米的时候,我们在沙地上跑着8公里;当你在宿舍里吃着瓜的时候,我们在训练场上吃着沙;当你在火锅店吃着鸡肉的时候,我们在野营地喝着鸡血。”文晓曼的这段话道出了特战女兵训练的艰辛,但她们却乐在其中,决心用鲜血和汗水抒写“迷彩色的无悔青春”,谱就“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现代特种兵传奇——
高原联演联训,她们缺氧不缺干劲,创造多项高寒山地条件下训练纪录;抗震救灾,她们天当被地当床,宁苦自己不苦受灾群众;国际联训,她们在极限条件下超越自我,展现中国军人血性风采。
今年,又有13名女兵通过了层层严格选拔,入选国际联训和特战尖兵比武备战。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柔肩也可挑重担,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是特战玫瑰们在笔记中所写的铿锵心声,她们将血性融入血脉,在强军征途上书写着血性的诗篇。正如女兵们自创歌曲所唱,“风也女儿行,雨也女儿行”,“女兵的队伍里只有勇士没有花瓶,当战争来临,烽火硝烟里我们要浴血同行!”
记者手记
她们的名字是中国军人
□ 莫兰
去年9月和今年2月,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两度走进这个可敬可爱的女兵集体,零距离接触军营中最特别的一抹亮色。每一次,视觉与精神双重的强烈震撼与冲击都令记者久久无法平静。
当有些人的观念还停留在“战争,让女人走开”的陈腐层面时,这群特战女兵已用行动为自己正名:女人不是花瓶!她们个子娇小,体内却蕴藏着巨大能量;她们年纪不大,却锤炼出一身铜皮铁骨;她们冲锋百里战场骁勇刚毅不输男儿;她们的青春一寸也未曾虚度,她们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当她们英姿勃发地站在你面前,你会自动忽略掉性别、年龄、样貌等种种附加信息,只知道这是一名军人,中国军人!
采访这几天,军人,这个熟悉的字眼,从未如此亲近过;军魂,这个熟悉的名词,从未如此具象过。每次跟这群用过硬本领诠释了中国军魂的女战士站在一起,记者的胸中都会升腾起一种很微妙的情绪。既为她们的顽强精神而壮怀激烈,又会不自觉地为自己有时的安逸闲散而羞愧。这可能就是一种英雄鉴照的力量吧。这种力量的影响持久深远,鞭策着你砥砺前行。
不见征戎儿,岂知关山苦。这片国土,正是因为有她们的忠心守护,才如此安定繁荣;这安稳的生活,来自她们无私奉献的有力托举。致敬,中国军人!致敬,特战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