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晗在三江源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宋利彩
在一般人眼里,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深造是比较顺理成章的选择。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主修PPE(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的李雨晗大四时也申请了国外的一些学校,并在今年3月份收到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3所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
然而,半年之后,李雨晗没有出现在伦敦或者曼哈顿的街头,而是出现在青海玉树三江源国家公园。她惊讶于青藏高原的美丽,惊讶于自己的身体丝毫没有出现传说的高原反应,惊讶于田园牧歌的诗情画意,更惊讶于从事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时闪闪发光的生命状态。
初到三江源
因为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和动物,李雨晗一直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动物饲养员。在电话里,李雨晗大方地坦言,自己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动物保护是一个专门的学科,于是,虽然挚爱动物,但兴趣广泛的李雨晗填报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并在入校后选择了PPE作为主修专业,因为她觉得政治、经济、哲学能让她从各个角度了解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主张通识教育。在主修PPE的同时,李雨晗还选修了环境学、生物学、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课程。在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吕植老师的选修课上,她了解到了自然保护这一领域。之后的谈话中,吕植老师曾建议她,如果想把自然动物保护做得很深刻的话,应该去保护的一线,比如说三江源。
今年3月份,在面对三份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举棋不定时,一位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学姐告诉她,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非常欢迎年轻人来尝试。在深入了解之后,她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李雨晗决定暂缓出国深造的计划,到三江源去。
亲见雪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自2012年开始,在三江源推动社区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利用的手段主要是红外相机以及粪便DNA等,来记录野生动物的信息。
在三江源,李雨晗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和牧民监测员一起,在1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按照5×5公里的网格布设红外相机。按照一定设计布设的相机,在积累了足够的物种、位点和时间三个信息后,可以在数据分析上,帮助研究人员回答诸如密度、种群数量和动态等各种问题。
2017年7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的工作站运行以来,一只雪豹几次出现在工作站外山坳里。
“雪豹雪豹,”李雨晗在微信里写道,2017年10月的一天,李雨晗终于在野外看到了雪豹,而且一天之内看到7只时,“好像做梦,而梦想又成真。”
梦想照进现实
“如果想做动物保护,一定不能仅仅做动物保护而脱离当地社区和人的发展,仅仅把土地还给自然和动物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李雨晗说,这是自己在三江源工作半年来最大的体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做动物保护,在保护好动物的同时,一定要让当地人获得相应的发展,尤其当你看到老百姓那么愿意关注自然保护,你会愿意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一方面更好地保护自然土地和动物,另一方面让世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牧民分享保护的成果。
因此,在做野生动物监测的同时,处理人兽冲突基金项目的赔偿也是李雨晗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在三江源,当地居民依旧保持着游牧的生活,而他们的牦牛经常会被狼、雪豹等野生动物捕食。为了补偿牧民的损失,消减牧民们的负面情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当地政府和社区一起出资建立基金,按照一定的补偿标准,对确定被野生动物吃掉牦牛等牲畜的牧民进行赔偿。
此外,李雨晗还要经常去牧民家,做访谈和问卷,了解一些基础信息,帮助牧民做一些培训,了解当地的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发展自然体验。
“当外面的人想来三江源看动物、看自然,我们和当地政府一起协调自然爱好者吃、住到牧民家里,所有的收入归牧民,这样牧民就会认识到,如果我们把这个地方保护得特别好的话是可以给自己带来收入的。”李雨晗说,这样既给更多的人一个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了解这里的自然生态保护的机会,领略和体验三江源的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神奇和造化,唤起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也会让这里的牧民有更好地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的意愿。
因此,在三江源,李雨晗的工作十分繁忙,她每天都惊喜于自己的发现和新的收获,感动于同事们之间在共同的事业和克服各种困难中发展的宝贵友谊。
李雨晗所在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研修生计划为期一年,结束之后她会继续到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因为她现在已经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再之后,她说自己应该还会继续在中国从事自然野生动物保护。
“中国的生态多样性世界上很少见,特别需要很好地保护起来。”李雨晗说,一方面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能够给社会、给其他的人和生命带来帮助,这是一种特别幸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