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月24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献身航天,女子亦能“攀高峰” 南京将在公共场所新改扩建100个标准母婴室 山东济南投入70余亿元让“外来娃”享受公平教育 手工编织助脱贫 河北灵寿幼儿园亚硝酸盐中毒事件系炊事员误用 广西去年17.73亿元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深港两地举行巾帼志愿服务交流活动 河北邯郸举办“‘艺’动心弦 笑满童年”活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航空航天专业女大学生致敬“英雄的中国航天员群体”

献身航天,女子亦能“攀高峰”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1月22日,《中国妇女报》刊发新华社署名文章《祖国需要,随时准备再上太空——记英雄的中国航天员群体》。文章一经刊发,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与反响,特别是高校航空航天专业的女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她们深受航天英雄奉献精神的鼓舞与激励,愿意以航天英雄为榜样、为载人航天事业贡献巾帼之力。

“2003年,中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也为我的航天梦埋下种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大二女生徐文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航天梦”一直伴随着她。“高考填报志愿时,老师并不支持我报考航天专业,觉得女生不适合干这行。是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给了我信心,当我看到她进入太空时,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女生不可以做的。”

“了解到每一次发射背后的感人故事,让我真正感觉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不易,更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不断腾飞而感到由衷骄傲。”徐文钰动情地表示,“作为航天学子,航天人这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一直去学习。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我们依然需要保有这种不畏难题、不断进取的精神。” 她希望:“我们的航天事业能够不断稳步发展,在已取得的成就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更希望,“自己未来也能进入航天领域,与英雄们肩并肩,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尽微薄之力。”

“我国的航天员英雄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不辞劳苦、艰苦创业;一往无前、勇攀高峰;自主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无私勇敢’的载人航天精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航空宇航系统安全与可靠性工程专业研三女生吴欢激动地表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情怀铸造了航天员伟大的航天梦。”

吴欢看到:“从载人航天跨阶段发展,到近期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顺利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无不凸显我国航天技术迅速发展,显示了我国的强劲国力。不久之后我国将建成首个自有空间站,也必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另一个跨越性里程碑。”她说,作为国内可靠性工程专业技术领域领军单位中的一员学子,她将和同学们学习前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奋斗航天事业的可贵精神,以“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高屋建瓴,开拓创新的学术风范;淡泊名利,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怀;以人为本,集体发展的团队精神”的为民精神为榜样,努力扎实学习各行业可靠性专业知识,力求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可靠性工程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就读航空专业后,对航天员们的英勇事迹体会更真切了,更加了解这些成功背后的来之不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柳青对记者回忆,大学期间,她有幸加入了“北航航模队”,参与了航空模型从设计到试飞的全过程。“这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模型就可能坠毁。设计、制作、试飞、出现问题、修改调整、再试飞……这样无限循环下去,才能得到一架成功的模型。单是设计一个航模就要面对诸多困难,载人航天器、空间站的成功更是来之不易,这背后是航天员们和千千万万科研人员的汗水和奉献。”李柳青告诉记者,当她遇到困难时,正是航天人这种英勇无畏、排除万难、随时准备舍身为国的奉献精神不断鼓舞着自己,成为支持她的精神力量。

现在,李柳青从事的研究方向是力学基础研究,将为未来的工程发展提供理论铺垫。同时,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去校史馆做讲解员,希望通过学习和传播校史,将空天报国的精神在校园内传承下去。她说:“每一位航空航天学子,都在为我国的空天事业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助力空天梦,共筑中国梦。”

“上高中时,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正逢蓬勃发展时期,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的连续成功,极大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引起了民众对载人航天的关注。那时,很多人的梦想都与航天有关,我也是其中一分子。”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深空探测技术研究所女博士李朝玉告诉记者,“虽然女生报考工科专业相对男生确实较少,但父亲认为,女生除了在体力等先天方面与男生相比稍逊,但才智方面既不逊色,也不用特殊照顾。”受到父亲的影响与鼓励,李朝玉最终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并一直读到博士。

“读博确实有些枯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做项目上,就像航天员一样不分昼夜地训练和努力,才会有飞入太空的成功。也许没有像大部分人那样享受着丰富的生活,但当完成一个项目或发现一个可以提高技术的方法时,那份快乐和自豪感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李朝玉深情地说:“作为学生,在航天精神的激励下,我将不断从前辈那里学习知识,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能力,希望将来能够将自己钻研的技术应用到航天实际工程中,通过自主技术,提高航天器性能,帮助航天工作人员应对故障等情况,将中国航天器送到更远的深空,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一份贡献,做一名合格的航天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