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陈若葵
中小学生开始陆陆续续放寒假了。对于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让一些孩子不舒心的是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这犹如一块无形的石头压在他们的心上。他们不希望任何人提起这次考试,更不愿意看到父母阴沉的脸。家长的唠叨、急躁、气愤、甚至打骂,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在父母心里,分数是第一位的,而他这个人则微不足道。
难道家长不应该关注分数吗?关注分数与爱孩子冲突吗?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多数家长在分数面前难淡定
“一些爸妈嘴上说只要孩子努力学就行、不跟孩子的成绩较劲,但多半仅限于说说而已,前提是孩子的成绩还说得过去,比如在班里中等偏上。如果是中等偏下或倒数,大多数家长恐怕就不会那么淡定了。每次大考后,都有考得不好的学生被家长训斥,也有的学生因此和爸妈闹得很不愉快。”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初一学生叶紫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她表示,“学生谁不想学习拔尖?所以,考试成绩不好心里像针扎一样,会觉得特别对不起爸妈,特别自责。这时如果能得到父母的安慰,我们心里还会好受些。”
如果说父母爱分数胜过爱孩子,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不认同,但是,在分数面前,多数家长确实做不到淡定,特别是当家长对孩子抱了太大的期望,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之后依旧没有收获,情绪就很难控制了。
还有一个因素也使家长难以忽视孩子的成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家长透露,有些老师经常把大的考试、小的测验成绩发到群里,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老师的初衷是好的,但这很容易让家长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比较,特别是孩子成绩不稳定或者总当‘小尾巴’,家长内心的压力会比较大。”家长高女士说。
家长宋女士坦言:“我们单纯比较89分和90分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是升学成绩,一分之差有可能使孩子错失一所心仪的学校。孩子未来的中考、高考,主要还是靠分数。所以,让家长在分数面前表现出完全超脱的心态,恐怕不太现实。但是,并不能因此说家长爱分数胜过爱孩子,家长关注分数,是希望孩子能上一所理想的学校、能有比较好的未来,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关注分数是途径,爱孩子才是目的。”
75%的家庭因“陪写作业”产生亲子矛盾
最近,家长群疯转一张图,图中孩子戴着头盔在写作业,一旁的家长对着作业本指指点点。图中文字提示:“快到期末考试了,家长在看到孩子作业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小朋友也要做好防护!”
孩子期末考试前作业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家长陪写作业或和孩子一起复习,就是希望帮助孩子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成绩。但是,如果父母陪学陪练,孩子却心不在焉,仍旧犯些低级错误;或者脑子不开窍,使父母的讲解变成对牛弹琴;抑或孩子学习时拖拖拉拉、磨磨蹭蹭,面对这些情况,相信一些爸妈会忍不住无名火起。根据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阿凡题”近日发布的《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75.79%的家庭曾因“陪写作业”产生亲子矛盾,不少家庭反映,陪写作业降低了生活幸福感。
在孩子教育的漫漫征程中,“焦虑”几乎是中国家长的标配。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对孩子的学业,分数是不能回避的。一般来说,家长得知孩子的成绩后并进行比较是一种正常的心态,因为,没有比较,无所谓高低,关键是家长对分数的态度和焦虑程度,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孩子的态度。
不同性格的家长对分数的重视程度和理解是不同的。焦虑型的家长往往对孩子也不太了解和信任,他们对成绩反应过度,根据一次成绩给孩子下结论,把偶尔的成绩不好夸大。他们更加愿意控制孩子,为孩子补课,给孩子增加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急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之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相比之下,安全型的家长则不那么重视孩子的排名,觉得成绩有偶然性,他们对孩子的看法相对完整和准确,不会把一次成绩看得那么重,给孩子的压力较小,从长远看,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爱孩子 乐观接纳孩子的成绩
父母爱孩子不言而喻,他们关注分数,是为了让孩子今后有机会进入好的中学、大学,培养更强的学习能力、更有竞争力,日后有更多的选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而关注成绩,是父母爱孩子的一种方式。
然而,家长这种单纯地追求成绩的爱孩子方式,让很多孩子难以接受,有时他们会觉得,爸妈爱分数胜过爱自己。家长的一番苦心不被孩子理解。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骨子里都想当好学生,自己没有考好已经非常难过了,如果爸爸妈妈再严厉批评,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理解自己、不爱自己、没有安全感。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产生怨恨父母的情绪,亲子关系恶化。
关注分数背后,家长应该更注重什么?
学习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方面,而爱、自信心和安全感,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元素,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以培养起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一点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因此,爱孩子,父母首先要能乐观地接纳孩子的不理想成绩。
当孩子考试失利时,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聊天、肯定孩子之前的努力,一起看场电影等,使之从紧张、压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帮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给他再次起跑的勇气。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一时跌倒了,没关系,爬起来再跑,来得及!这有助于培养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乐观性格。
比起分数,学习的习惯和学习的状态更重要。所以,家长与其重视孩子的分数,不如关注其学习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关注其意志力的保持,要培养孩子取胜的意志、决心,包括成绩、目标能否达成;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把学习的每一个过程,看作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成功的开始。对学生而言,这是最有价值的历练;而在父母的循循善诱中,孩子自然能感受到父母亲情,感受到爱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