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许真学 李伶俐
6岁的小新向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的雷明月法官说:“我不想爸爸妈妈分开,我想要一个完整的家……”
小新的父亲张某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个月。由于夫妻之间缺乏沟通,最后闹到了法院要离婚。
雷明月将小新的父母分别带进调解室,把孩子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调解后再见面,小新的父母各自表达了和好的诉求。,
每当看到一个个家庭解开心结重新经营幸福,雷明月心里总会十分欣慰。2016年8月,梁平区人民法院以“唤醒人性、增进亲情、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理念启动了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
程序刚性、审判柔性,保护每个当事人的权益
雷明月递给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一本册子,上边记录着梁平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以来的具体做法。
2016年,梁平区人民法院争取到区编委批准设立家事审判庭,法院从37名员额法官中抽调4名生活经验比较丰富的法官到家事审判庭工作。
在家事审判上,要做到程序“刚性”,法官要坚持“裁判理念人性化”的“刚性”要求,办案要坚持调解前置、社会调查、回访帮教等“刚性”程序。
在“刚性”之外,家事审判的各个环节还充满着柔情。记者看到,在梁平区人民法院受理的家事审判案件中,74.31%采取不公开审理。当事人需要保护的,法院为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目前已为4名当事人提供保护。在证明解除婚姻关系方面,梁平区人民法院也改变了“判决书+生效证明”的传统确认离婚事实的冰冷、呆板,不利于保护隐私的方式,而是向当事人发放一本墨绿色的《解除婚姻关系证明书》,避免了当事人携带一大堆资料证明离婚的烦恼。
亮情感牌、设减压阀、打时间差,努力挽救每一个家庭
在家事审判庭,法官们不仅要断案,还要会调解。他们充分借助家事审判辅助人员与当事人在亲缘关系、地缘关系、社会关系等联系紧密的特点,开展情感化调解。
梁平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庭共有233名审判辅助人员,他们参与到家事审判案件的调解中,成为家庭矛盾纠纷减压阀。在法院推行“1+4”即1名审判员+4名人民陪审员的大合议庭模式审理矛盾尖锐、复杂疑难的典型家事中,承担着调解任务。
梁平区人民法院设有三个家事审判室,分别以海阔天空、家庭之爱和幸福记忆为主题装修。雷明月介绍说:“我们会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安排在不同的审判室,希望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多想想家庭的幸福。”对于实在要离婚的,法官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设置一定期限的修复关系冷静期,一般为30天。
社会参与的联动机制,家事审判实现“99110”
2016年11月,梁平区人民法院从区级有关部门和全区33个乡镇、街道的综合治理干部、社区矫正干部、妇联干部中择优选任了233名家事审判辅助员,形成了纵横相连、互联互通的联动机制。
在辅助工作上,对审判辅助员有明确规定,在收到法院委托书十日内,他们要完成调解、调查、心理疏导、回访帮教工作,并按规范填写资料。试点以来共委托调解疏导、社会调查184件225人次,梁平区妇联、区民政局共同在婚姻登记处设置的婚姻家庭调解室还携手调解了256件涉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的离婚案件。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梁平区家事审判实现了“99110”目标,即家事案件的服判息诉率达90%以上,执行兑现率达90%以上,赡养案件的巡回审判率实现100%,实际执行率实现100%,所在辖区没有因家事案件引发的恶性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