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从曾经“大办俗事争面子”的奢靡浮夸,到如今“多行善事有面子”的文明向善,彰显一座城市“再使风俗淳”的决心和努力,从中折射出我国多年来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实践成果。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写给其子的家训《训俭示康》中曾感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破奢靡陋俗,树节俭新风,要撼动民众沿袭多年的习俗观念和消费习惯,不啻一场“思想变革”,个中艰难可想而知。
尤其是福建沿海地区,从商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民众消费能力强,由于长期受商贾文化的影响,更看重“面子”,展示经济实力的意愿较强,故而“豪华葬礼”等现象频频出现。要改变这种风气,就必须铲除其根植的文化土壤,难度相当大。而泉州以“关键少数”带多数、“村规民约”促良俗、文化氛围巧引导的一系列做法从榜样、规范、教育三方面“包抄”旧观念,树立新风气,成效显著,为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借鉴,也证明了移风易俗虽难,但“非不能为也”。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的移风易俗活动章法各异,但都在“润物细无声”地浸透不健康的文化土壤,“春风化雨”般一点一滴地改变民众既有的陈旧观念,时代新风正悄然吹遍、吹透大江南北。从此前只是零零星星的“零彩礼”婚礼,到邯郸肥乡110对新人“零彩礼”婚礼、邯郸肥乡举行抵制彩礼千人宣誓万人签名、曲周开展文明乡风建设“零彩礼”结婚;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南太合村的5毛钱礼金坚持30多年,到各地“一创一评”(文明村镇创建、“五星级文明户”创评)“一规一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一堂一队”(道德讲堂、志愿服务队)“一场一榜”(文化广场、好人榜)为实践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从“新二十四孝”主题实践活动遍地开花,到“家庭、家教、家风”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文明已成为回荡在神州大地的主旋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破解这一矛盾,需要经济发展保底,先进文化托底,文明风俗打底。
除旧不易,布新更难。移风易俗是一场积极的文化变革,也是一场持久的观念战,需要文明化育,更需要长期坚守。大道绵长,当驰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