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月14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文明 简办婚丧嫁娶事 多行善事有面子 传承“好心精神” 打造魅力城市 三字家风 文明化育,需要长期坚守 刘文珍:公益助学二十载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字家风

□ 张叶

家风是一首谱不完的曲子,是承袭、发扬,也需修正与更新。我家的家风,在曾祖父那一辈时,是四个字:善、勤、早、避。这四个字一直写在家谱的扉页上。每娶进一房媳妇,或新添一个幼儿,都会早早将这些思想灌输给他们。到爷爷这一辈,他经过反复斟酌,最后将“避”字去掉了,成了“善、勤、早”。

“善”字当头,重于一切。爷爷说,善是为人之本,一个人无论聪明与否,首先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爷爷生活的时代一贫如洗,上门卖唱讨饭的隔三岔五就有,赶上全家吃饭,锅里还有一碗汤,自家不喝,盛给别人。奶奶更是“管得宽”,她住村西头,若听到村东头有吵架的,她都要踩着三寸小脚赶过去劝架。别人怕被打着,远远躲着,奶奶不管那些,高挑壮实的身躯硬往人家中间一站:“一家人打来打去就散架了……”奶奶极会劝架,头头是道,条条在理。因而奶奶五十多岁时,还拥有一批二三十岁的“闺蜜”,啥事都找她拿个主意。

“勤”字每日每时记在心头。奶奶最常说的话就是:人得舍得弯腰。比别人多走一步路,多伸一把手,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财富。那时候人们经常约在一起去捡遗落在地里的花生、豆粒,奶奶总是坚持走到最远的那片地,她篮里的花生也最多。“勤”与“俭”不分家,奶奶在这方面甚至有些“抠”:路边见到个树枝、玉米秸,都要捡回去当柴烧。但她又说,只有“俭”不足以发家,“人走天下端着碗,只喜勤励不喜懒”,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眼里有活儿”。在她的调教下,大伯和我父亲,无论是上学还是后来工作,都会把活儿做到最多、最晚、最细,处处受人赞赏和信赖。

“早”字是乡村人固守的老习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无人熬夜。我儿时记忆中,好多个黎明,醒来发现父亲和母亲都不在身边,外面还漆黑一片。等天色放亮,初阳灼热,他们才汗涔涔从外面回来,原来父亲是帮爷爷捆菜去了,母亲则是用石碾子碾麦片去了。他们带回夜露和植物的香气,令人一天都心情愉快。“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句话,至今还常常挂在哥哥嘴边,他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那个窗轩书生。

被爷爷摒弃掉的那个“避”字,原有“躲避麻烦”、免受“牵连”之意,爷爷说,如今不比从前,凡事退避三舍,做人还是要多一分热肠,不怕麻烦和负累,能帮的就得帮,该管的还得管。

我家的三字家风,是我做人的第一枚风向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