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叶
家风是一首谱不完的曲子,是承袭、发扬,也需修正与更新。我家的家风,在曾祖父那一辈时,是四个字:善、勤、早、避。这四个字一直写在家谱的扉页上。每娶进一房媳妇,或新添一个幼儿,都会早早将这些思想灌输给他们。到爷爷这一辈,他经过反复斟酌,最后将“避”字去掉了,成了“善、勤、早”。
“善”字当头,重于一切。爷爷说,善是为人之本,一个人无论聪明与否,首先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爷爷生活的时代一贫如洗,上门卖唱讨饭的隔三岔五就有,赶上全家吃饭,锅里还有一碗汤,自家不喝,盛给别人。奶奶更是“管得宽”,她住村西头,若听到村东头有吵架的,她都要踩着三寸小脚赶过去劝架。别人怕被打着,远远躲着,奶奶不管那些,高挑壮实的身躯硬往人家中间一站:“一家人打来打去就散架了……”奶奶极会劝架,头头是道,条条在理。因而奶奶五十多岁时,还拥有一批二三十岁的“闺蜜”,啥事都找她拿个主意。
“勤”字每日每时记在心头。奶奶最常说的话就是:人得舍得弯腰。比别人多走一步路,多伸一把手,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财富。那时候人们经常约在一起去捡遗落在地里的花生、豆粒,奶奶总是坚持走到最远的那片地,她篮里的花生也最多。“勤”与“俭”不分家,奶奶在这方面甚至有些“抠”:路边见到个树枝、玉米秸,都要捡回去当柴烧。但她又说,只有“俭”不足以发家,“人走天下端着碗,只喜勤励不喜懒”,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眼里有活儿”。在她的调教下,大伯和我父亲,无论是上学还是后来工作,都会把活儿做到最多、最晚、最细,处处受人赞赏和信赖。
“早”字是乡村人固守的老习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无人熬夜。我儿时记忆中,好多个黎明,醒来发现父亲和母亲都不在身边,外面还漆黑一片。等天色放亮,初阳灼热,他们才汗涔涔从外面回来,原来父亲是帮爷爷捆菜去了,母亲则是用石碾子碾麦片去了。他们带回夜露和植物的香气,令人一天都心情愉快。“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句话,至今还常常挂在哥哥嘴边,他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那个窗轩书生。
被爷爷摒弃掉的那个“避”字,原有“躲避麻烦”、免受“牵连”之意,爷爷说,如今不比从前,凡事退避三舍,做人还是要多一分热肠,不怕麻烦和负累,能帮的就得帮,该管的还得管。
我家的三字家风,是我做人的第一枚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