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正起草学校安全条例构建风险防控机制
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消息,目前,教育部正在着手研究起草学校安全条例,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他相关方面的法定职责,系统构建学校安全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抓紧学校安全立法工作,待国务院制定的学校安全条例施行一段时间后再研究制定法律。反校园暴力问题,可在起草学校安全条例时统筹研究。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李光宇、徐晓、冷继英等90名代表提出制定反校园暴力法的议案。议案提出,目前,对校园暴力事件中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处理方式一般是从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这既无法对施害者作出公正合理的惩罚,也不能在社会上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建议制定反校园暴力法。加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有效遏制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制定校园欺凌的预防措施、标准,明确校园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制度和家庭、政府、社会的保护责任与义务等。
教育部表示,学校安全立法十分必要。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涉及多种法律关系,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朱宁宁)
超六成14岁儿童数字化技能超父母
1月11日,腾讯社会研究中心邀请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与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字代沟”问题。
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2016—2017中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研究网络游戏攻略的频率有显著提高;网络购物行为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14岁儿童使用过支付宝的比例已超过半数(57.5%)。而父母在媒介使用行为上存在停滞和固化现象。数据显示,在上网知识方面,有43.6%的14岁儿童表示自己懂得多,63%的14岁儿童的爸妈表示孩子懂得多。在8种网络关键行为上,14岁儿童在与其父母的对比中,全面超越家长。
“儿童的数字化技能超过父母,加上父母和孩子对数字媒介方面的态度不同,有观念差异,亲子沟通难度增加,促使‘数字代沟’现象形成。”对此,张海波建议,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行为状况,清楚孩子的“数字轨迹”;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教育方式,对低年龄(10岁以下)儿童及早建立习惯和规则,对高年龄段孩子要主动沟通、交流;家长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跟上科技发展的最新脚步,及时了解潮流文化,不被孩子反超。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当天也正式对外发布《玩得开心、玩得安心——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实用手册,指导家长更好地应对儿童上网和游戏行为。 (赵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