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月12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经济女性*双创 抓住政策机遇 携手创业兴家 创业“深水区”如何渡过 民族技艺培训铺就创业致富路 张淑芬:小砚台做出大文化 女性创业者占近三成 “80后”“90后”是主力,“50后”网购超过“00后” 西安采取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创业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台前县一百多对乡村夫妻

抓住政策机遇 携手创业兴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苏建军

■ 王为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政策,引导鼓励有能力的创业能手,抢抓发展机遇,在家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实现返乡创业梦想。

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河南台前县调查发现,这里有一百多对夫妻,瞄准了机遇,加入创业大军,不仅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抓政策机遇 从扶贫就业基地开始

“机遇就是财富。”打渔陈镇枣包楼村焦修县、刘林夫妻俩相信这句话。扶贫政策措施一下来,夫妻俩抢抓机遇,把家庭作坊搬进了村里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焦修县的家庭作坊主要是生产加工男式衬衣,销往浙江的嘉兴等地。

去年5月,台前县政府帮助夫妻俩扩大了规模。新厂房由县里统一规划、统一标识,土地由村集体负责,厂房产权、租金归集体所有。建厂所需要的130万元,60万元由县财政奖补,50万元从银行贷款,政府每年贴息80%。不到一个月,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可以吸纳本村及周边村75人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元。

焦修县兴奋地说,“招工难解决了,还降低了用工成本,一年产值能超800万元。”

夫妻俩的企业算是台前县的精准扶贫“就业点”。在车间里,有38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房顶上,600多平方米的光伏板已经建成,年均发电6.55万千瓦时,可以帮扶20个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先找订单 再从小到大 源源不断

“做好手中的事儿,接更多的订单,带领更多的乡亲一起脱贫致富。”打渔陈镇后柴村刘龙波、柴丽芳夫妻俩瞄准当地优质羽绒资源优势,引进羽绒寝具生产加工项目,实行订单式生产,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地,走出了一条“羽”众不同的创业路。

走进刘龙波、柴丽芳夫妻俩创办的“扶贫车间”,两排缝纫机“哒哒哒”地响个不停,工人们在忙着加工羽绒寝具。“我干的这个活儿比较轻松,来去自由,每月能挣2000元。”后柴村村民柴荣说,“以前在外地打工,干啥都不方便,这个设在家门口的厂子,让我既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又能赚钱补贴家用,真是一举两得!”

“打生不如混熟,乡里乡亲的啥都好说,都很支持,在家办厂一帆风顺。”柴丽芳介绍说。

随着订单源源不断,刘龙波、柴丽芳夫妻俩的厂子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工人们正在生产明年的订单产品。

“产品不愁销路,就能有效保障工厂的生产量,工人的工资数额也在不断上涨。”刘龙波说,像柴荣这样每天在厂子里干活的留守妇女,来自周边的10余个村庄,一共有60多名,人均月工资不低于2000元。

怀揣梦想 从艰难积累到创出品牌

打渔陈镇周庄村杨纪彬和姜玉芬夫妻俩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服装厂,创出一个响当当的服装品牌。夫妻俩今年都是三十岁出头,在外打工10余年后,便返乡创办了“妙妙虫”童装加工店,主要业务是为知名服装品牌代工。

2015年春节过后,杨纪彬和姜玉芬先是到浙江湖州的一个“淘宝村”学习网上开店,然后利用家里的5间房子搭建起了厂房。由于产品定位准确,“妙妙虫”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16年5月下旬,当地政府建成了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他们搬进基地后,招录的20余名工人都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换“壳”后的“妙妙虫”一夜之间迅速壮大,生产设备由原来的20多台增至50多台,用工人数也大大增加,产量也比以前增加了两倍,产品从省内销到了省外。

现在,夫妻俩在石家庄、郑州、济南等省会城市都有自己的旗舰店,成为台前县脱贫致富的佼佼者。

眼下,第二个“扶贫车间”正拔地而起。憧憬未来,夫妻俩正带着“妙妙虫”大步向前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