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月11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鲁豫:以真诚回应时代的悲喜 《妖猫传》:爱情故事,仅此而已 《前任3》:我可能看了一部假的爱情喜剧 《解忧杂货店》:治愈系也有失效时 《敦煌不了情》即将公映 《黄鼠狼毛毛和他的朋友们》丛书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鲁豫:以真诚回应时代的悲喜

倾听每个人的故事,读懂每个人的心声,700多个日日夜夜,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封读者来信,陈鲁豫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慰藉了天涯一隅他人的孤独、无奈与迷茫。在新书《偶遇》中,她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回应一些读者对时代的困惑与悲喜。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钟玲

陈鲁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誉为“中国最会倾听的主持人”,现在,她又从一个倾听者变成回答者,在新书《偶遇》中,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回应一些读者对时代的困惑与悲喜。

1月6日下午两点,能容纳近400人的首都图书馆A座二层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还有一些人在外徘徊希望能参与其中,大概他们没想到陈鲁豫的《偶遇》新书发布会如此火爆,而据我所知,早在距此时的4天前,发布会的观众名额就预约已满。

一袭黑衣的陈鲁豫一出现,便引来阵阵掌声。她一如既往地纤瘦,一枚紫色的领结为着装“严肃”的她增添了一分俏皮。与她一起出现的还有好友窦文涛,与他相对而坐,陈鲁豫更像一个备受呵护的小妹,而不是窦文涛口中的知心姐姐。如此评价现在的她,源于窦文涛看到的《偶遇》中,她清晰、理智地给每一个沉浸在恋爱苦海和婚姻苦海中的人“支了招”。

《偶遇》既回答别人,也劝慰自己

“新的一年,你该抡圆了生活”“有一种友谊叫我不会借钱给你”“生活是自己的,别被烂人扫了兴”“但凡不能杀死你的,终将使你强大”……翻开《偶遇》,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极为犀利,全然不像书名和封面让人感觉到的那般柔软。和15年前的那本自传体随笔《心相约》相比,陈鲁豫的文风改变了很多。而时隔多年再度以写作者的身份出现,《偶遇》对她来说意义也不一样了:这本书让她打破了自己曾经的承诺:不再出书和不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书信体的《偶遇》精选了69封信件往复,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是现在的年轻人最关注、最普遍、最困惑的问题。诸如,我们该如何看待自我、如何面对成长中的挫折与烦恼;是该在老家安稳一生,还是要到大城市辛苦谋生;在爱情中是要找一个我爱的人,还是找一个爱我的人;要不要找一个“潜力股”、要不要找有经验的、要不要为了安定而结婚……还有“剩女”“直男”“出轨”“同性恋”等等。

事无巨细,从人生抉择到情感困扰,似乎都是生活在当下的每个现代人都会遇到的烦恼,而这些问题,陈鲁豫一改主持人发问的姿态,仅仅是作为一个与年轻人热切交流的回答者予以回应。

不过,陈鲁豫说,虽然她是回答者,但她的回信既是回答别人,也是写给自己,而在劝慰他人的同时也疗愈了自我。“我能重温两年里我的成长和挣扎。我为自己也为所有不妥协的人感到骄傲。”

曾经的陈鲁豫,面对外界的误解时,总是选择封闭自己,默默忍受。但这几年在与读者的交流中,她开始懂得打开心房,释放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但温暖和陪伴了读者,自己也成长了许多。

我的回信,不过是相互取暖

“泥泞人生,我们都是同路人。”倾听每个人的故事,读懂每个人的心声,700多个日日夜夜,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封读者来信,陈鲁豫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慰藉了天涯一隅他人的孤独、无奈与迷茫。

她把自己对朋友、对爱情、对生活、对命运、对挫折、对时间的态度,都写进了《偶遇》。书中有她的所思所想、她的喜怒哀乐、她的生活状态,甚至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无一不清晰地跃然纸上。

但仔细品读陈鲁豫的文字,她似乎从来没有站在“至高点”,而是以一个知己的身份去为每个寻求安慰的人答疑解惑。她承认自我认知感低,很害怕自己的观点改变了别人。“我感动你、陪伴你可以,我如果改变你,或者你的人生因为我的某句话、某本书被改变,我会很害怕。”

陈鲁豫说,站在今天去看读者的问题,发现当年的自己也都经历过。“我跟大家聊,包括这本书,并不是去解决什么问题,人有的时候就是需要跟别人说,需要有人听,这可能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了。”她并不觉得自己是在“支招”,“其实就是在最难受的时候读上一段,在瞬间陪伴你,但真的解决不了问题。晚上朋友、同事、闺蜜和你聊天,你心里坦然,但第二天早晨起来,依然纠结,因为问题还在。”

至于读者能否从她这里找到答案,她说:“其实哪有什么解决方案,谁的人生不是一堆麻烦?所有痛苦,除了死等时间给出答案,哪有其他办法呢?那些来信不过是絮絮叨叨地说,我的回信也不过是絮絮叨叨的陪伴,相互取暖而已。”

“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

“世事无常,如果说这世界有一件事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如果你相信鲜花终会凋零,也就要相信黑夜终究会变黎明。——偶遇鲁小胖。”

在印有她新书的海报上,鲁小胖三个字让人忍俊不禁,这实在与她不足80斤的体重不相符。而在书中,她也是这样称呼自己。那一瞬间,我发现独立、自强、睿智的陈鲁豫也有她可爱的一面。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智慧的表达她对舆论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陈鲁豫主持的王牌节目《鲁豫有约》曾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但伴随着名与利而来的还有非议,不只她的采访方式备受质疑,她的身材也成了一些网友攻击的对象。她的瘦世人皆知,很多人为此好奇,甚至为其“杜撰”了很多缘由。各种猜疑让她饱受“折磨”,常常有人不友善的当面质问。

在给粉红色辛迪的回信中,陈鲁豫便提到,她曾经被一个中年男人问到是不是有厌食症,她本能地想把面前的茶或者生鱼片扔在那张油腻的脸上,“但我那该死的教养只是允许我铁青着脸说了一句无聊。”

可从前的陈鲁豫,并不是这样。窦文涛说,早在凤凰卫视的时候,一个观众在陈鲁豫做“911直播”时骂了她,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之后,在不用上班的日子她给那个人打了一整天的电话。昔日的陈鲁豫遇到不公时会认真的回怼。

如今性格的转变,陈鲁豫说,勇气慢慢地消失让她很心疼,但与读者之间的相互取暖又让她渐渐地勇敢起来,“现在,遇到无礼的事,我会勇敢地怼回去。”当再一次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她的回答是,胖瘦重要吗?我瘦跟你有关系吗?

或许是这样,她才会以鲁小胖自居,以抗议那至今未曾停止的悠悠之口。而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她淡定自如地称自己是坚定的宿命论者,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所有的“坑”都不可避免。

“我希望,活成自己真实的样子”

年华易逝,尘世中有太多人眷恋青春的美好,对年龄讳莫如深,娱乐圈的一些女明星们更是如此。但奔五的陈鲁豫丝毫不介意,就连相识22年的好友窦文涛都感到讶异。被在场的一位读者问及还觉得自己是少女吗?陈鲁豫的神情突然变得很严肃:“我为什么要觉得自己是少女,我已经47岁了,我可不可以就是我47岁的样子?”

她的回答坚定而自信:“我希望我可以接受不断变化、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哪怕有一天我变老了,有很多皱纹了,或者瘦了,或者胖了,我能够接受自己,也希望社会能够接受自己。”

陈鲁豫解释,当别人夸她有少女感时,她的确会窃喜,但她要求自己警惕且不要迷恋这个词。“我一直感到骄傲的是,这么多年,我坚持了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没有被周围的环境所改变。这是我最任性和最勇敢的地方。”

对少女感并不感冒的陈鲁豫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按自己的时间表生活,不应该被贴标签。“我不是一个性别意识强的人,但外界确实对女艺人苛刻。希望社会允许一个女人以她的方式成长,呈现出她愿意有的样貌,而不是每个年龄段的女人就必须有那个年龄段该有的样子。”

真诚、开朗、任性、自信……眼前的陈鲁豫,一如在主持节目时那个光芒四射的她,当然也是她喜欢的那个自己:任由他人评说,坚持我行我素。

而陈鲁豫的《偶遇》,虽然内容看似犀利,字字戳心,却带着暖心的温度——那些静静地“躺”在书中每一篇文章后的二维码,扫一扫,你就能倾听到她那倔强而真诚的声音,有时哀其不幸,有时怒其不争;有时忍俊不禁,有时潸然泪下;有时重如泰山,有时四两拨千斤……那是,她与每个期望温暖的灵魂相遇后,从心底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