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近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全国妇联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不仅首次明确了中小学生欺凌的界定,并就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预防和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提出建议要求。
校园欺凌是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受到全社会极大关注。反思中人们发现,家庭教育缺失是发生校园欺凌事件的“源头”。如何立足家庭防治校园欺凌?妇联组织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应发挥哪些积极作用?相关专家给予了积极建议。
四位一体落实防治责任
今年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发布校园欺凌的最新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4亿儿童因为各种原因遭受校园欺凌。在中国,特别是2015年以来,校园欺凌问题不断引起社会关注。
这一严峻问题在引发社会思考的同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此次发布的治理方案将通过六项新举措,积极推动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一是明确学生欺凌的界定;二是提出预防的具体举措;三是规范处置程序;四是对学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确惩戒措施;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六是厘清职责分工。”据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秀超介绍,“去年一年定为校园欺凌的专治年。一年来,在政府、学校、社会和家长四位一体的推动下,学生欺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校园欺凌事件有所遏制、有所下降。”但“中国是拥有两亿学生的一个大国,所以学生欺凌工作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在何秀超看来,“确确实实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防止学生欺凌重视不是特别够的问题,多方联动的机制还没有健全,对惩戒学生欺凌的手段还很缺乏,特别是对欺凌程度的界定、程度的划分、不同程度欺凌情形的处置还缺少明确的规定。”因此她特别强调:“应该是四位一体的整治、协调、推进、加强这项工作。国家、省、市、县相关部门和学校、家长、社会要把责任压实、压到位。”
校园欺凌背后的家庭问题
“任何一个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家庭。”通过30年的家庭教育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发现,在防治校园欺凌方面,“家庭作用比学校重要”。
立足家庭防治校园欺凌需注意哪些问题呢?孙云晓认为,首先家庭内部要杜绝暴力。“如果父母家暴孩子,孩子可能就会对别人施暴。这种转嫁屈辱、伤害的现象非常突出,所以家庭中应营造温馨的氛围。”其次,父教缺失的孩子容易存在暴力倾向。“有研究指出,在美国,70%以上的罪犯都来自父教缺失的家庭。”第三,父母应该对子女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总是教育孩子不能吃亏,如果孩子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将可能无法与同伴相处,这也是导致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之一。”孙云晓特别指出,“孩子能否与同伴友好相处,是孩子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标志之一”。
“家长或监护人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动态发展,尤其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动态变化,充分给予孩子一个健康舒心的生活环境。”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刘成斌建议家长,要“培养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学会分析处理问题、能及时和老师学校沟通、从健康积极的方向找寻合理合适的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家庭来说,防治校园欺凌是一件很具挑战性的事情。家庭除了与学校建立好配合,更重要的是,每个家庭都需要在一开始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应该欺负别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宋月萍这样认为。
如果施暴孩子家庭拒不认错,孙云晓建议:“政府层面应针对走近犯罪边缘、问题严重的孩子的父母,采取一些干预措施,如强制学习,接受训诫,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加深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识”。
除此之外,留守、流动儿童也因其复杂的家庭情况,而备受校园欺凌问题困扰。
“超过六成的农村儿童过去一年曾遭受校园欺凌,其中留守儿童受欺凌比例更高,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 宋月萍通过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第三期调查数据统计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中受过校园欺凌的比例高达75%,较非留守儿童高出14个百分点”。
宋月萍建议:“如何为困境、弱势儿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这也应该纳入家校联动的一部分。”
将反欺凌教育纳入家庭教育
家庭是妇联工作的主阵地,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妇联组织重要职责之一。
也正因此,在各部门职责分工中,治理方案特别要求妇联组织:要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预防学生欺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正确履行监护职责。
“针对校园欺凌这个问题,妇联组织应通过积极宣传,特别是对家长开展宣传教育,让家长认识到校园欺凌的界定和严重性。”宋月萍建议,“应该把防范校园欺凌与妇幼宣传、反家暴宣传结合起来进行。”
刘成斌建议:“妇联组织应该以推动家庭教育为切入点,与有关部门协调合作,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联动的预防校园欺凌工作格局,让家庭成为预防中小学生欺凌的第一道防线。”
“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同时,妇联组织可以把反欺凌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之中,并与其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如指导孩子如何与同伴交往,这特别需要妇联组织发挥优势作用。”孙云晓认为:“反欺凌教育不是突击行为,而应该是长期有机结合进行的。”
同时,“在校园欺凌中,很多女学生暴力情节也非常突出。”通过研究,孙云晓注意到:“女孩对情感方面的需求较男孩更高一些,但很多家庭往往忽视女孩的情感需要。跟孩子谈学习过多、谈情感情绪过少。”他建议妇联组织,“多向家长宣传一些教育的正确观念,让家长在家庭中给女孩多一些关爱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