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2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2017 珍惜音乐的每一个瞬间 《卡门》:她一刻也不曾属于任何人 《帕丁顿熊2》寒冷冬日的归家之路 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公布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 珍惜音乐的每一个瞬间

五月,鲍罗丁弦乐四重奏团的演出现场

王健

这一年,我更多地选择作品有些苦涩的音乐会的原因:纵然世间纷乱得迷障重重,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那蜜黄、有一丝凉意的温暖,总在百花深处。

■ 吴玫

随着格万特豪斯弦乐四重奏团4名乐手高高地扬起弓弦,我的2017年音乐季,结束了。

这是我第二次到现场聆听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音乐会。上一次是上海四重奏的音乐奉献,从2014年的9月绵延到来年的3月;这一次是来自德国莱比锡的格万特豪斯四重奏团,他们在今年的9月和12月两度来上海,与乐迷们共同完成了从轻松轻快到深情深邃的音乐之旅。

两个四重奏团,都用6场音乐会完美呈现了贝多芬在弦乐四重奏这一音乐样式的创作旅程。6场音乐会的曲目安排,两个四重奏团各有各的想法,只是,都选择了《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31号,做全套音乐会的句号。

是音乐家们的不约而同吗?不。在作品131号之后,贝多芬又写了一部弦乐四重奏作品,编号为135号,但这不能改变第131号是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中最好的一部。有一部电影,四重奏团中的大提琴手突患帕金森氏症,团员们为了让他完成心愿最后再演奏一遍贝多芬的作品第131号,忽略了长期合作中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电影的名字,就叫《晚期四重奏》,可见,将贝多芬作品第131号视作他最好的四重奏作品,是音乐家、乐迷的共同认知。

弦乐四重奏,是古典音乐中最向心的表现形式。完成作品第131号后8个月,贝多芬就告别了这个给他才华、让他备受磨难,让他感知到爱情又不给他一份完整爱情的世界,我们可以想象,贝多芬在这部作品里,隐藏着什么样的生命密码。7个乐章,对,贝多芬为这部作品安排了7个乐章,而不是传统的4个乐章,且在乐谱上特别注明,7个乐章“不中断”地连续演奏,于是,第一乐章压抑着的痛苦、第二乐章的欢乐开朗、第三乐章的自由奔放、被瓦格纳誉为“天真的化身”的第四乐章、第五乐章快乐中的粗野、第六乐章绝望的恳求,第七乐章恳求不得后愤怒的咆哮,没有间断地排山倒海而来,是的,格万特豪斯四重奏团只有4名乐手,在40分钟不间断的演奏中,他们做到了让贝多芬的气势不折不扣地还原在我们耳畔,尤其是最棒的第四乐章,也是全曲唯一暖意融融的一个乐章,格万特豪斯将其处理得如早春的阳光,蜜黄、温暖但带着一丝凉意。这就是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贝多芬的内心独白:既然黑夜抵挡不住地慢慢降临,且让我们学着在黑暗中感觉、感受神启,照样能够将自己摆渡到崇高的彼岸。

这也是我在2017年更多地选择作品有些苦涩的音乐会的原因:纵然世间纷乱得迷障重重,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那蜜黄、有一丝凉意的温暖,总在百花深处。

3月的鲁道夫·布赫宾德在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厅奉献的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01、109、110,真是踏遍冰原也要寻求阳光的求索;5月的鲍罗丁弦乐四重奏团,虽然没有意外地演奏了鲍罗丁的爱情赞歌《夜曲》,可是,乐团将更多的关注给了肖斯塔科维奇的《f小调第十一弦乐四重奏》,告诉我们肖斯塔科维奇的悸动不安,从来不是明日黄花;6月,许多人因为祖宾·梅塔去了音乐会现场,我则因为那一场演奏的主打曲目是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果然,在王敬的琴声中我又一次被勃拉姆斯标志性的欲说还休征服得迷醉在了苦涩的甜蜜中;同在6月,法国大提琴家戈蒂埃·卡普松以其俊逸的外表和洒脱的演奏风格收获了一批上海粉丝,不过,我喜欢他,是因为意外地发现,这位古典音乐界的宠儿,将安东·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里满满的怀乡之情演绎得情真意切!

可是在卡普松的现场,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要想起王健版本的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6岁去美国学习音乐,此后8年不能回家见一见父母,拥有这样经历的大提琴演奏家,不知道还有谁能比他更能理解德沃夏克的思乡之情?所以,12月中旬他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音乐会,我非常在意。越在意越容易错过,好在,一波三折后我还是如愿听到他在上海交响乐团演奏的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爱德华·埃尔加,人们熟悉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威仪堂堂进行曲》,那部气宇轩昂的作品,被电影《巴顿》选作背景音乐后,流传度之广就算从来不曾聆听过古典音乐的人们,也会熟悉它的旋律。不过,真正的埃尔加,在他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里。在这部作曲家最后的大型管弦乐作品里,他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他的苍凉和伤感全都融进了这部作品。只是,世人识得这部作品,要等到一位大提琴演奏天才横空出世,她就是杰奎琳·杜普雷。

没有人能够否认,爱德华·埃尔加和杰奎琳·杜普雷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但是,说杜普雷将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效果演绎到了极致,那你是没有听过王健的演奏。第一乐章那直抒胸臆的主题,杜普雷张狂地将其推进到了天尽头固然有绝唱的凄美,王健的温厚却在其中添加了些微绝处逢生的安慰,所以,他能将第三乐章的那一记空弦,变杜普雷的破釜沉舟为不绝望的失望。

那种在你六神无主时能够安慰你的音乐,总让我想起了王健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巴黎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堂·吉诃德》,在拉完堂·吉诃德濒临死亡的感人乐句等待乐队结束整部作品演奏时,王健睁开眼睛,吃惊地看到第一排坐着的一位七旬妇人已经泪如雨下。那个瞬间,王健说:“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音乐的每一个瞬间。”

我珍惜了2017年所能遇到的音乐的每一个瞬间,所以,我的2017,格外丰满。感谢古典音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